开国序曲——1837年美船“马礼逊”号的日本之行
发布时间:2021-11-20 13:42
1837年美船"马礼逊"号的日本之行,开启了美国与日本直接往来的先例。某种程度上,可称之为日本开国的"序曲"。此次航行时间上早于佩里,在丰富美国有关日本知识的同时,实则逐渐形成了美国的对日政策。三次航行中,作为翻译的卫三畏均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不仅具备与日本人接触的经验和语言优势,其参与编辑的《中国丛报》上登载的诸多文稿是彼时日本知识的重要来源,同时卫三畏在华经年,见证了由广州体制向条约体制的演变进程,美日《日本和亲条约》(也称《神奈川条约》)正是以《望厦条约》为蓝本。故而,以卫三畏为中心的探究是考察美日关系历史变迁的重要路径,不仅可以呈现美日间翻译人员的历史作用和真实场景,从中也可管窥双方文化、政治的冲撞和交融。
【文章来源】:海交史研究. 2020,(01)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卫三畏与1837年“马礼逊”号的日本之行
(一)行前的知识准备与目的
(二)航海历程与在日本沿海的遭际
二、佩里远航前《中国丛报》中的日本知识累积及对日态度转变
三、卫三畏与日本开国
(一)受邀加入佩里舰队
(二)1853年的美日交涉
(三)美日《神奈川条约》的签订
1. 条约的翻译、改修和签署
2. 对函馆的考察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实猎姓名考[J]. 李骛哲. 近代史研究. 2018(01)
[2]双语词典研究中的考古方法——读《19世纪汉英词典传统——马礼逊、卫三畏、翟理斯汉英词典的谱系研究》[J]. 戴文颖. 国际汉学. 2017(01)
[3]1832年《中国丛报》的创刊[J]. 邹朝春. 历史档案. 2016(02)
[4]卫三畏对《聊斋志异》的译介[J]. 李海军,张艳.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7)
[5]《海国图志》一书的三个版本[J]. 夏冰. 图书馆. 2014(02)
[6]美国在华早期宗教新闻事业的守护者卫三畏与《中国丛报》[J]. 邓绍根. 新闻春秋. 2013(02)
[7]粤词官音——卫三畏《英华韵府历阶》的过渡性质[J]. 程美宝. 史林. 2010(06)
[8]西方人眼里的徐继畬及其著作[J]. 吴义雄. 清史研究. 2009(01)
[9]鸦片战争后美国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形象之分析[J]. 姚斌.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10]论美国早期汉学研究[J]. 仇华飞. 史学月刊. 2000(01)
本文编号:3507444
【文章来源】:海交史研究. 2020,(01)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卫三畏与1837年“马礼逊”号的日本之行
(一)行前的知识准备与目的
(二)航海历程与在日本沿海的遭际
二、佩里远航前《中国丛报》中的日本知识累积及对日态度转变
三、卫三畏与日本开国
(一)受邀加入佩里舰队
(二)1853年的美日交涉
(三)美日《神奈川条约》的签订
1. 条约的翻译、改修和签署
2. 对函馆的考察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实猎姓名考[J]. 李骛哲. 近代史研究. 2018(01)
[2]双语词典研究中的考古方法——读《19世纪汉英词典传统——马礼逊、卫三畏、翟理斯汉英词典的谱系研究》[J]. 戴文颖. 国际汉学. 2017(01)
[3]1832年《中国丛报》的创刊[J]. 邹朝春. 历史档案. 2016(02)
[4]卫三畏对《聊斋志异》的译介[J]. 李海军,张艳.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7)
[5]《海国图志》一书的三个版本[J]. 夏冰. 图书馆. 2014(02)
[6]美国在华早期宗教新闻事业的守护者卫三畏与《中国丛报》[J]. 邓绍根. 新闻春秋. 2013(02)
[7]粤词官音——卫三畏《英华韵府历阶》的过渡性质[J]. 程美宝. 史林. 2010(06)
[8]西方人眼里的徐继畬及其著作[J]. 吴义雄. 清史研究. 2009(01)
[9]鸦片战争后美国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形象之分析[J]. 姚斌.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10]论美国早期汉学研究[J]. 仇华飞. 史学月刊. 2000(01)
本文编号:3507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5074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