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运动的兴起 ————一个学术史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9 19:05
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古史辨运动的兴起”构成了整个运动的最初一环,或可说是关键性的一环。检视以往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认知,尚存在很大的问题空间。因此,有必要建构一个阐释力较强的理论分析框架,采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研究方法,突破《古史辨》等史料的内在限制,对“古史辨运动的兴起”进行一番深入的梳理、分析与诠释。 本文主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章,从学术理论的层面探究“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的主要理论来源,继而重新审视这一理论的初始反响。具体来说,“层累说”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史学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更准确地说,“层累说”的提出不仅因缘于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更可以在该书中找到相应的学术资源。因此,《中国历史研究法》可以被视为“层累说”的主要理论来源。而这一汲取西方史学理论资源的“层累说”一经问世,便受到了部分学者的激赏,但这并不足以证明这一理论在古史辨运动兴起之际便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第二章,从学派争锋的层面梳理发生在1920年代的中国古史大论战,进而考察这场论战带来的学术风气变动。具体来说,“学分南北”构成了民国学术的基...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本文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由学术理论引发的古史辨运动
第一节 西方史学理论的“中国化”进程
第二节 “层累说”与《中国历史研究法》的学术因缘与关联
第三节 一波并未激起千层浪:“层累说”的初始反响
第二章 在学派争锋中展开的古史辨运动
第一节 学分南北:民国学术的地缘与派分
第二节 古史论战:新文化派与史地学派的正面交锋
第三节 “宁可疑而过”:古史论战影响下的学风变动
第三章 现代学术体制背景下兴起的古史辨运动
第一节 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学术期刊的运作与古史论战
第三节 朴社的经营与“《古史辨》不胫走天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本文编号:3819925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本文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由学术理论引发的古史辨运动
第一节 西方史学理论的“中国化”进程
第二节 “层累说”与《中国历史研究法》的学术因缘与关联
第三节 一波并未激起千层浪:“层累说”的初始反响
第二章 在学派争锋中展开的古史辨运动
第一节 学分南北:民国学术的地缘与派分
第二节 古史论战:新文化派与史地学派的正面交锋
第三节 “宁可疑而过”:古史论战影响下的学风变动
第三章 现代学术体制背景下兴起的古史辨运动
第一节 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学术期刊的运作与古史论战
第三节 朴社的经营与“《古史辨》不胫走天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本文编号:3819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8199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