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治史旨趣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4 01:17
陈垣与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二位著名人物。陈垣最专精的学问在目录学、校勘学、史讳学、年表学以及辞章方面,史源学一科,是他的创造,治史的成绩集中在宗教史和元史研究。陈寅恪在宗教史、民族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古文字学、唐朝和清朝文学、佛教与敦煌学和其他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所有这些领域,他不仅可以根据事物的演化和联系充分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创辟胜解,发前人未发之覆,而且在史实上追求通识通解。可见,二陈的学术蹊径大同,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治学经验都值得当代学人将其作为垂范。 本文以考察二陈治史旨趣为主要线索,深入其学术著作,将作品与时代背景相关联,细致地运用比较研究法剖析治史之异同,以便突出学人个性与价值,拓展学术史比较范围,促进学术文化建设的深化。同时,探求二陈治史的规律性经验,对当代学者无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借鉴价值。此外,对二陈治史旨趣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其所处时代史学研究的检讨,具有深刻而鲜明的学术史意义。 二陈在治史旨趣上有着明显的同一性,他们都重史料,求真实,承续了乾嘉学派的考据学风,在著作中都将古典与今情融于一体,在中国整体学术上又承担...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二陈学术概述
一、 陈垣学术渊源及其史学成就
(一) 学术渊源
(二) 史学成就
二、 陈寅恪学术渊源及其史学成就
(一) 学术渊源
(二) 史学成就
第二章 二陈治史旨趣之同
一、 重史料,求真实
二、 承续乾嘉考据学风
三、 融民族情感于史学研究
四、 忠实历史与信守价值
第三章 二陈治史旨趣之异
一、 竭泽而渔与旧史透新意
(一) 陈垣之竭泽而渔
(二) 陈寅恪之旧史透新意
二、 文献钩沉与义理发覆
(一) 陈垣之文献钩沉
(二) 陈寅恪之义理发覆
三、 热心世务与刚毅独立
(一) 陈垣之热心世务
(二) 陈寅恪之刚毅独立
四、 与世沉浮和不自由毋宁死
(一) 陈垣之与世沉浮
(二) 陈寅恪之不自由毋宁死
第四章 二陈治史旨趣影响因素浅析
一、 家世教育背景
二、 师友交游互动
三、 南北学术滋养
四、 传统文化熏染
五、 域外思想洗礼
六、 世纪学术转型
余论 “二陈”比较研究,应不带偏见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18657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二陈学术概述
一、 陈垣学术渊源及其史学成就
(一) 学术渊源
(二) 史学成就
二、 陈寅恪学术渊源及其史学成就
(一) 学术渊源
(二) 史学成就
第二章 二陈治史旨趣之同
一、 重史料,求真实
二、 承续乾嘉考据学风
三、 融民族情感于史学研究
四、 忠实历史与信守价值
第三章 二陈治史旨趣之异
一、 竭泽而渔与旧史透新意
(一) 陈垣之竭泽而渔
(二) 陈寅恪之旧史透新意
二、 文献钩沉与义理发覆
(一) 陈垣之文献钩沉
(二) 陈寅恪之义理发覆
三、 热心世务与刚毅独立
(一) 陈垣之热心世务
(二) 陈寅恪之刚毅独立
四、 与世沉浮和不自由毋宁死
(一) 陈垣之与世沉浮
(二) 陈寅恪之不自由毋宁死
第四章 二陈治史旨趣影响因素浅析
一、 家世教育背景
二、 师友交游互动
三、 南北学术滋养
四、 传统文化熏染
五、 域外思想洗礼
六、 世纪学术转型
余论 “二陈”比较研究,应不带偏见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18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9186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