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2 17:37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不仅体现在世俗音乐中,而且在当时占主体地位的宗教音乐中也具有鲜明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本文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和人文主义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以佛兰德乐派、宗教改革派、反宗教改革派和威尼斯乐派为例,分别研究了其宗教音乐创作的形式、内容、特征,通过对上述不同乐派宗教音乐的研究,可以发现人文主义精神是贯穿其中的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文艺复兴,欧洲宗教音乐,人文主义精神,展现,表达
 
14世纪开始欧洲在思想文化政治宗教领域发生了一次革命,人文主义向传统的宗教神权发出了挑战,人们的个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意识开始萌发和释放。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习惯地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与人文主义思潮对立起来,主观地认为人文主义与宗教音乐、宗教信仰等是根本对立的,简单地将文艺复兴理解为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反对神道。虽然提倡人性、人权,主张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人文主义者都反对宗教信仰,国内很多关于西方音乐史的著作中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与人文主义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的认识与评价,基于这种状况本文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观点,认为该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与人文主义并不是对立的,并且对该时期的宗教音乐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创作中依然体现和反映了对于个人主体性的关注,即人文主义精神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有着明显的展现与表达。
1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与人文主义
从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最为重要的文化特点体现在“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这两个方面,这一时期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并不是简单对立的关系,人文主义者所富有的精神境界恰好是基督教因素存在的体现,两者对人的存在价值都有着积极的肯定,宗教的教义、教规、仪式、音乐等都透漏着人文主义的终极关切。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变得世俗化,人的精神、情感和内心深处的真实表现是宗教音乐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文艺复兴时期世俗性的艺术并没有取代宗教艺术,而是在宗教艺术中融入了世俗性艺术和人性,赋予宗教艺术以理想化、人性化的特质,这一时期的比较重要的人文主义者虽然提倡人道和人性,但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否认宗教信仰,而是用富有个性的感情因素来重新理解和认识宗教,创作出了包括宗教音乐在内的大量隐含着丰富人文主义精神的宗教题材的作品,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批判和抨击主要是努力消除其中的不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因素,因此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宗教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并且宗教也发挥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支柱作用,同时宗教领袖和上层社会对于人文主义的发展也提供了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支持。
2 佛兰德乐派宗教音乐及其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
佛兰德乐派见证了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高度发展,其音乐风格简朴、清晰、真诚,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一时期的佛兰德乐派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在音乐创作中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将绘画中精致的写实性、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宗教的热爱都体现在了音乐创作中,歌词创作中力求使人容易理解,诗词与音乐完美结合,音乐富有较强的感性色彩,这正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初始化表达,另外世俗音乐的素材融入到了宗教音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音乐呈现出更多的人性色彩和情感,宗教音乐中的世俗化成分体现了艺术家的人文主义精神,表现了作家对人生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2.1 弥撒曲的创作及其隐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2.1.1 弥撒曲及其隐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弥散是天主教中的晚餐礼,弥撒曲是天主教会弥撒典礼中所唱的宗教音乐,弥撒曲又分为特定弥撒曲和常规弥撒曲,常规弥撒曲包括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等五个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知名作曲家几乎都从事过弥撒曲的创作,其本来与宗教仪式紧密相连,但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题材出现以后,作曲家个人的体验和意图就在其创作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多声部的弥撒套曲是作曲家根据自己的精神体验和创作意图而创作出来的,它摆脱了外在推定的约束,其成形准则完全由创作人所决定。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弥撒曲的歌词基本没有变化,但不同时期的弥撒曲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充分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
2.1.2 创作实例分析
约翰内斯是佛兰德乐派早期的作曲家,以独特的四声部复调风格在宗教音乐创作中而著称。由于弥撒曲在歌词上的限制较多,作曲家的注意力多放在音乐形式上,约翰内斯的弥撒曲中引用了很多已有的旋律,富有很强的传统特性色彩。以其弥撒曲《武装的人》为例探讨其中隐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武装的人》是一首具有传统风格的使用四声部模仿复调的弥撒曲,它体现了旋律对于当时作曲家的意义是属于第二位的,他们把民歌曲调中的音符视为一种序列而不是旋律来对待,通过对音符的序列式安排来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技巧。《武装的人》羔羊经的音乐庄严而精致,表达了作曲家对上帝的怀念、敬爱以及祈求平和、仁慈的宗教情感,从羔羊经的旋律来看,约翰内斯的在复调音乐中使用固定旋律的高超技艺,没有将主要旋律声部都放在高声部,而是使每个声部都参与到歌词含义的清楚表达旋律中去,这样更能表达和理解寓于旋律中的创作主体的内心和灵魂的呼喊。羔羊经中多次不厌其烦的重复请求上帝赐福平安,使得音乐合唱中伴有恳求、急切的心态,表达了创作主体对上帝虔诚的信仰和渴求得到平安福音的情感,最后合唱回归到平静恬适的心境,这种内敛纯净的音乐充满着对崇高人性的安慰和期待向往之情,音乐中朴实、感人的情感具有强烈的宗教信徒般的虔诚和圣洁,透漏着音乐创作人深厚的气质以及对人生、对宗教的热爱和虔诚,作品中浸透了作曲家高尚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
2.2 经文歌的创作及其隐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2.2.1经文歌及其隐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经文歌是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乐曲,其产生于13世纪,在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重要的宗教音乐类型,配有宗教拉丁歌词,其内容多以对虔诚道德的称颂赞美为主,音乐表现上富有气势,多用于典礼仪式场合。勃艮第乐派所创作的经文歌成为了这一时期宗教所特有的歌曲,其特色为音乐结构比较统一,所有声部采用无伴奏的声乐合唱,音乐中透露着虔诚的宗教感情。
2.2.2创作实例分析
若斯堪是佛兰德乐派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对已有的体裁和形式进行了具有创新精神的定型和完善,其音乐构思新颖、音乐技巧精湛,通过他的作品可以强烈地感知他高超的复调写作技巧与能力,其作品题材主要是宗教方面的。
《圣母颂》是若斯堪一首非常杰出的四声部经文歌合唱作品,配有祥和、优雅的音乐,在这首经文歌中,若斯堪是以为圣经歌词的演绎者,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对语言的兴趣对宗教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作曲家通过音乐创作来强化歌词意义的情感表达,在若斯堪的这首经文歌中,可以感受到他在用他的音乐本能去适应歌词的形式、内容和词句,这首经文歌的每一句歌词都富有音乐动机,一个乐句开始时其他声部便以模仿的方式跟进,从而清晰有力地表达了歌词。《圣母颂》音乐与歌词紧密相连,使得作品精致而又富有统一感,对此西方音乐评论家格劳特认为音乐与文学艺术产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是人文主义对音乐所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在若斯堪的宗教音乐中,力求使歌词能够更好为人所理解,并按照语言自身的节奏特征来表达歌词的重音,这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征,作曲家在宗教音乐创作时逐渐由理性创作向表达音乐感性转变,越来越注重歌词音节与音高、节奏三者之间的协调,这也体现了宗教音乐创作中的感性开始融入了其中,这正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萌发。若斯堪作为佛兰德乐派的重要代表人文其宗教音乐中体现了更多的人文主义精神,他推动了这一时期的宗教音乐向情感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并向世人展示了这种体裁的音乐所具有的不同技艺和表现手法。
3 德国宗教改革下的宗教音乐及其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与表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与音乐文化改革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宗教音乐-众赞歌,其民族特征鲜明,曲调来自德国古老的圣歌,具有宗教性质的歌词。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认为人们对上帝的信仰不需要通过任何中介,人人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歌颂和接近上帝,这种人文主义关怀给教会音乐带来了解放,使得宗教音乐在内容上更加主观,形式上摆脱了拉丁古典的规律,诞生了使用各国新方言歌唱的活泼通行的圣诗,促进了雅俗共赏的大众音乐的流行和传播。
“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观点,该观点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是平民阶层信仰的表达,马丁路德帮助人们在宗教信仰中寻找和发现自我,将人文精神中的自由、个人良心和思想的权利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平等”、“自由”体现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学说中的个人主义因素,认为人们在宗教信仰上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深处呼救歌、坚固保障歌是马丁路德众赞歌中的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旋律、歌词都反映了马丁路德新教对于人文主义的向往和追求,其宗教音乐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感性色彩,同时又反映了作为传教士、神学家的宗教态度,作为一名神学家,他坚信音乐对于人们具有很强的说服教化作用,通过经文的诵咏,可以让人们真正地理解圣洁的教义,从而领略上帝的话语。
在传统的罗马天主教弥撒仪式中,专职的唱诗班担当歌唱的任务,信徒只能被动地履行仪式程序,使得信徒对上帝的崇拜趋于形式化,经过马丁路德的改革,提升了信徒在宗教礼拜仪式中的主动性。宗教改革以后,马丁路德更多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圣诗创作,并推动了圣诗的大众化传播,为了让信徒在赞美诗中赞颂上帝,他创造了新型的众赞歌,在新教的礼仪中摈弃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因素,让每个信徒在赞美上帝的时候咏唱用德育谱写的、具有优美旋律的宗教音乐,这对于新教徒来说,他们从旁观者的依从地位变为了参与者的主体地位,他们不仅可以参与唱诗和读经,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跟上次进行交流,上帝不再只局限懂拉丁语言的信徒所独享,而是变得更为广泛和普世。
4 反宗教改革的宗教音乐及其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与表达
反宗教改革是天主教教会在面临新教质疑和挑战的情况下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和革新,在谈及宗教音乐问题时,反宗教改革派认为由于世俗曲调的应用使宗教音乐丧失了原本应该拥有的纯洁性,过于喧闹纷繁的乐器和复杂的多声部音乐结构影响了信徒对宗教音乐歌词的理解和与上帝的交流。反宗教改革对宗教音乐的世俗化问题分化成了两个派别,守旧派认为应该在宗教音乐中保存古代圣乐的遗产,反对在宗教仪式和宗教音乐演奏中使用除管风琴以外的其他乐器,摒弃宗教音乐中世俗非宗教的因素,革新派认为不能简单的否定多声部音乐的结构,认为当下的宗教音乐再回到单声部音乐也是不现实的。经过争论最后达成共识,即宗教音乐的创作不是为了获得听觉上的愉悦,而应该能够启发人们对宗教和上帝的沉思,要为宗教礼仪服务,在使用管风琴创作合唱弥撒时,应该只包含对上帝的颂赞,歌词的使用上应该让人们能够理解。达成共识后教会为了让信徒更好的理解圣礼的意义进而积极主动的参与,打破了以往拉丁化的强制传统,全面开启了在圣礼中使用本国语言的大门,总而使宗教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过程中所孕育的人文精神不言自明。
帕勒斯特里那的弥撒曲《马切洛斯教皇弥撒曲》明朗严肃而又充满热情,《圣母升天弥撒曲》充满圣洁而又旋律优美,是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精神的理想表现,也是这一时期反宗教改革的宗教音乐的代表作,作品中透漏着作者的平静与理性,通过他的音乐能够使人感觉到超凡脱俗、沉静的宗教气质以及教徒真诚虔诚的信仰之心。帕勒斯特里那所创作的宗教音乐具有能够被人充分理解的歌词、文雅平稳的曲调旋律以及协调饱满一致的和声。
帕勒斯特里那的宗教音乐创作与当时欧洲复调音乐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他的作品吸收了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的元素并达到了精炼成熟的境界,其作品风格逐步从对技术和复杂声部的追求向明朗清晰的意大利牧歌式转变,歌词上从空洞抽象的语言表达向诗意、稳静的语言风格转变,这种情感抒发的方式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标志、体现与表达。他创作的宗教音乐具有一种超乎自然的表述,可以给聆听者带来平静、纯洁、深邃的态度和心境,毫无疑问,帕勒斯特里那的宗教音乐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精神生活、道德力量和艺术境界,他的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虔诚和信仰是对充满朝气的生命的赞美,他作为天主教宗教音乐创作家,并创作出了以天主教的普世艺术为基础的宗教圣乐,同时还闪烁着人文主义精神的熠熠光辉。
5 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及其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与表达
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具有色彩绚烂、富丽堂皇的宗教音乐风格,该派的宗教音乐家们开创培养了复合唱的风格,这种唱法所带来的声音交互作用使其具有空间立体声的宏大效果。
乔瓦尼加布里埃利是威尼斯乐派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宗教音乐以多个歌唱队的形式进行演唱,拜托了传统对位的复杂技法,在作品中追求明朗的主调性风格。他进一步加强了合唱队与乐队之间的对比,使得乐曲演奏呈现出绚烂华美的音响效果,使得乐曲的表现色彩十分丰富。《神圣交响曲》是加布里埃利创作的众多声乐交响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在这首歌中汇集了不同曲调的风格,使用充满纯洁神圣的宗教情绪不加修饰地赞美上帝,将作曲家自身内心深处的虔诚信仰和对宗教情感的个性体验毫不保留的体现出来。
加布里埃利完善了复合唱技法,通过独唱声部与器乐组的对比融合以及单声部与众声部合唱的对比融合,向人们展示了宗教音乐的绚丽多彩和富丽堂皇的华美乐章,他在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上帝光辉的恢弘赞美是前人所无法比拟的。
6 结束语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欧洲一场十分浩大的思想政治文化宗教改革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挑战罗马教廷的腐败和权威,并继而兴起了一股人文主义思潮,唤醒了各个领域中沉睡的人文意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但实现了对教会的改良,而且重新发现了人的存在,使得这一时期的宗教音乐创作中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随着宗教改革影响的深入,罗马天主教会的罗马乐派和威尼斯乐派在该时期所创作的宗教音乐,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宗教音乐作品中展现和表达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主张,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音乐作品形式,因此我们说人文主义是贯穿这一时期丰富多彩的宗教音乐作品中的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 伍维曦.弥撒套曲体裁性的确立与现存14世纪的弥撒套曲[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01)
[2] 王茕.论西方复调音乐与宗教音乐的关系[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
[3] 周耀群.关于“文艺复兴音乐”的历史编纂[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9(02)
[4] 黄燕.神学内涵与音响形式趣味的二元对立与兼容——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弥撒音乐发展历程浅探[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01)
[5] 姚亚平.论“仿作”技术(上)[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8(01)
[6] 姜守明.从复古意识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本质[J]. 学海. 2007(06)
[7] 周耀群.约翰内斯·廷克托里斯与文艺复兴音乐观念的转变[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7(04)
 
 


本文编号:60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0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