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中诗与真理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
本文关键词:西方文论中文学与道德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安大学》 2010年
西方文论中诗与真理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
李俊伟
【摘要】: 诗与真理的关系是贯穿西方文论历史的永恒论题。本文从多元的、历史的角度,结合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哲学等背景,具体分析西方文论中诗与真理关系的理论及其传承关系,并阐释和勾勒其发展脉络和历史沿革线索。 大体而言,西方文论中诗与真理关系理论的可以概括为四种基本观念: 一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极端理性主义,完全否定诗的真理从而基本否定诗的价值。 二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温和的理性主义,承认诗的真理性与知识性,认为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把诗看作一种民众的通俗哲学,读者从中可以学到知识或受到教育。 三是以古希腊的智者派、现代的尼采和唯美主义者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否定诗的真理性和知识性,宣称诗是一种谎言,但给予诗充分的肯定和最高的赞誉,因为在他们看来诗能给人审美愉快或刺激、强化人的生命力,而所谓的真理或许根本就不存在,至少真理不是最高的价值,甚至是丑的。 四是二十世纪以德国的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为代表存在主义和解释学文论,英美的新批评派文论,通过重新阐释和界说真理的含义,不但为诗的真理性和知识性辩护,而且认为诗的真理和知识高于哲学和科学的真理和知识。 不难发现,各种关于诗与真理关系的理论,都是与他们诞生时代的社会环境和面临的问题以及理论知识的视野相关联的,因此都难以避免有自己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我认为西方各种关于诗与真理关系的理论,并非初看起来那样针锋相对,互不相容,但争论有时仅仅是个用词问题。从科学真理的标准来衡量,很难为诗的真理性辩护,因为诗人的确不拥有科学知识,诗也不能给我们科学真理。但从道德真理,即关于正确行为的知识角度说,诗却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行为和故事,给我们以教益与启示。从诗显示人的生命意义或显示“存在真理”的角度说,可以说诗本身就是真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仁亮;;柏拉图与锡德尼之“诗与真理”关系探究[J];青春岁月;2013年08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华;非同一性与摹仿:阿多诺的美学逻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8期
2 张文初;;柏拉图禁诗令今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均江;;艺术:从“影子的影子”到“真理的源泉”——柏拉图、尼采与海德格尔的艺术观之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邵华;;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艺术批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沈楠;;浅谈雪莱的《为诗辩护》[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张静静;;艺术与真理——阿多诺与海德格尔艺术观之比较[J];文学评论;2007年06期
7 童庆炳;;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根据[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5期
8 周国平;;艺术形而上学:尼采对世界和人生的审美辩护[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莫运平;;真理与艺术: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武兴元;;西方诗学中理性主义的概念及其两种基本类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李立平;;探索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孙媛;;骨子里的浪漫——试论杰克·伦敦性格中的浪漫主义情结[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姚晓鸣;;希腊女神的女人角色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张晓瑜;;思考《脸上的红月亮》[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9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洁;李艺;;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叶;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诗性”魅力[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恬;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艺珊;锡德尼《为诗辩护》评析[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郑玉明;对锡德尼《为诗辩护》的再认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2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J];文艺争鸣;2005年03期
3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津;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辗转变迁──西方文论两千五百年鸟瞰[J];求是学刊;1985年02期
2 ;西方文论试题[J];中文自修;1995年12期
3 李西建;;价值取向与观念的生产——20世纪西方文论知识构型的启示[J];文艺争鸣;2010年09期
4 王松林;;西方文论与变通之法——与赵老师一席谈[J];外国文学;2006年06期
5 喻琴;;西方古典文论视野中的“灵感说”[J];柳州师专学报;2007年02期
6 赵一凡;;西方文论与变通之法(代序)[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7 范军;;西方古典文艺理论中的地理环境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8 金雅;革新与复归:“模仿说”及其在西方文论中的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9 熊沐清;两样摹仿,两面镜子——中西“摹仿”理论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刘颖;从术语翻译看西方文论的中国化[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西方文论中国化的系统总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代迅;;汉译西方文论探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疆锋;;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志扬;;“是什么”——技术的逻辑基础及其反省[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周兴;;技艺与自然(未定稿)[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会平;;论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佘碧平;;论现代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9 余在海;;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的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蓝旭;;入世的执着与超越——海德格尔与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涛;[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郭英剑;[N];文艺报;2010年
3 王飞;[N];文艺报;2009年
4 时胜勋;[N];文艺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研;[N];辽宁日报;2011年
6 陈洁;[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恒沙;[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荆亚平;[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7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8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9 孙冠臣;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知;现代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味论[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伟;西方文论中诗与真理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0年
2 李玮;西方文论中写人理论的基本问题[D];新疆大学;2007年
3 党薇娟;西方文论中表现观念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1年
4 王星星;技术之追思[D];山西大学;2003年
5 徐轶群;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历时与共时的并存[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险涛;关于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的终结和思之任务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张银华;海德格尔生存论中的情绪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黄延敏;西方文论中文学与道德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2年
9 石碧球;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晓红;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文论中文学与道德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3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