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史学产生时间_名词解释后现代历史学_《河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大陆学者的后现代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10年
大陆学者的后现代史学研究
郑丽丹
【摘要】: 自后现代思潮传入大陆学界以来,对后现代史学的论争就成为史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后现代史学在大陆学界的传播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后现代史学研究的启蒙期;第二阶段,后现代史学研究的碰撞期;第三阶段,后现代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期。总体而言,大陆学界对其还处于基本认知阶段,研究正在逐渐深入,但已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近20年来,大陆学界围绕后现代史学理论是否具备研究价值,是否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语言学转向”是否会解构历史的客观真实性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了解学者们对后现代史学基本观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学者的讨论和研究进行理论反思。后现代理论的引入说明中国学者已经初步具备了对于异端理论的宽容胸怀,这是中国学术进步的标志性事件。学者们对这种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史学范型的讨论和认知存在的一些问题,譬如,学者们在对后现代史学的具体学理研究的同时,对后现代史学形成的本体论依据或社会基础研究不足,使人们对后现代何以产生的问题理解不够,影响了对它的接受和传播。学者们对后现代史学形成的认识论依据研究不足,使人们不能自觉地理解后现代史学的出现实际上是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历史的再认识。但即使后现代史学的出现有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依据,我们也不能忽视其理论的局限性,如果对后现代史学的局限性缺乏充分的理性、科学性分析,则会造成一方面赞成它的人带有盲目性的印记,而反对者则偏执一端。虽然后现代本身具有反理性的特点,但我们对它的分析则必需有足够的科学理性,客观地、准确地把握它的局限性,则更有利于对它的批判汲取,甚至传播。 后现代史学和任何一种西方史学一样,是译介过来的舶来品,完全符合中国实际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不可照搬照用,但也不能不重视对它的研究:第一,对于处于国际学术前沿的理论动向和热点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其进行研究,并努力使自己的研究具有国际水准,若不如此,我们就无法与之对话,不仅会被人嘲笑,更重要的是会使自己失去很好的学习机会。第二,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既然都是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相通之处,其历史和文化就有可能相互具有借鉴或学习的价值。西方自近代以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因此,我们对西方思想的研究及其批判性吸收,无疑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总之,科学、理性地分析后现代史学合理性与局限性,批判地借鉴西方史学思想仍然是当前研究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惠民;;一脉清流——古远清教授印象[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2 陆雅萍;;去世二十年 两岸共追忆 永远的三毛[J];文化交流;2011年09期
3 张琼;;台湾新电影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4 张永龙;李建洪;;试论人间佛教在中国大陆开展困境以及可能出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龙;;《明史研究专刊》第十期简介[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2 张羽;;寻找彼岸的视点——台湾学者对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评论的考察报告[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郝柏林;;前言[A];The 2nd Cross-Straits Symposium on Biology-Inspired Theoretical Problem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4 ;Study of x-ray lasers driven by a high intensity femtosecond laser[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5 曹丽;;中国人研究的文化自觉问题—当代大陆学者关于中国民族性论述的学术史考察[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张伟;;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锐羊;;“第六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8 陈瑛;;家国之思:中华伦理的本根[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刘延寿;;我国近20年的名辩、因明研究——从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有关著作看[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10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伟民;[N];光明日报;2005年
2 连锦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记者 陈荣发;[N];中国海洋报;2002年
4 新华社记者 邰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5 洛夫(台湾);[N];文学报;2005年
6 卓新平;[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茆雷磊;[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乐平;[N];文艺报;2006年
9 姚小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小宁;[N];人民政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张明;量刑基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张正明;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丽丹;大陆学者的后现代史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冰;中国大陆学者撰写及发表国际期刊论文之问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周警华;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学者所著美国通史著作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5 袁立峰;詹京斯的后现代史学理论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康怡;大陆和台湾媒体新闻报道的框架建构[D];厦门大学;2007年
7 庄永森;中医痫证与西医癫痫发病机理与临床之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焦帅;中国大陆学者著作中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1980-2009)[D];扬州大学;2010年
9 何源;中国区际法律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刘珍珍;罗尼·泰勒的儒学宗教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大陆学者的后现代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