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对华政策的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对华政策的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美之间的正式交往关系开始形成,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和内容也已成型,这些原则在整个20世纪,甚至是今天都指导着美国的对华政策。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的对华政策一方面表现出对华关系上的友好和温和的一面,美国坚持认为自己的对华政策不同于英法等欧洲列强,另一方面美国却从不放弃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取英法列强用武力攫取的在华特权。直到19世纪末,美国最后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才标志着美国最终放弃了“搭便车”的对华政策,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对华立场。 这一时期美国的在华商人、传教士、外交官都不满于满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不满中国社会的落后和闭塞,,他们怀着美国清教徒传统的使命感希望帮助满清政府实行改革,以使中国摆脱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与此同时,当在华利益集团极力鼓励中国门户开放时,在美国的中国华工却遭到了美国国内排华分子的迫害,排华问题成为美国国内政治这一时期的焦点,美国最终出台了一系列的排华法案,单方面的关闭了中美相互开放的大门。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理解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中各种特征的一把钥匙,它决定了美国的对华政策必然是一边强调与华关系中的友好,一边把实现美国本国的利益摆在首位。
【关键词】:国际关系史 美中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712
【目录】:
- 序言6-9
- 一、对华关系的早期背景9-13
- 二、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的对华政策13-25
- 1、多事之际美国的温和立场13-18
- 2、传教和改造中国的努力18-25
- 三、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及其意义25-31
- 1、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25-27
- 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其意义27-31
- 四、美国对华人移民的政策31-35
- 五、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35-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霞;;重铸国魂:20世纪初知识人对国魂的新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赵爱龙;夏耕;邓越;;浅析抗战胜利前后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特点[J];社科纵横;2011年05期
3 邢来顺;;《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评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李立;;蒋介石坚持重拳打击“台独”分裂势力(下)[J];统一论坛;2011年03期
5 宋晓芹;;试析朝鲜战俘遣返谈判中的苏联因素[J];世界历史;2011年02期
6 陈永祥;;胡适、宋子文与抗战时期美援外交[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蕴山;侯衔正;;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杨婉蓉;;1947年魏德迈使华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3 张复合;;20世纪初在京活动的外国建筑师及其作品[A];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C];2000年
4 金文敬;唐正宏;王叔和;;近三年来国际上天体测量研究的进展[A];新世纪天文发展方向研讨暨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汪小平;;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1950~195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6 申振钰;;“法轮功”何以成势?[A];2002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章百家;;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史研究述评(1937.7——1945.8)[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8 杨彪;;战后初期美国政府与军方在对华政策上的争论及其影响[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9 苗迎春;;美国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及中国应对[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章百家;;抗日战争结束前后中共对美政策的演变[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王缉思;不必过于担心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软遏制:美国对华政策新特征[N];文汇报;2010年
3 刘杉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美国对华政策智库的类别及特点辨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对华政策多重心思[N];人民日报;2010年
5 约翰·李 [悉尼独立研究中心外交政策研究员];美国对华政策之争,鹰派占了上风[N];国防时报;2010年
6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宋国友;脆弱的巨人[N];东方早报;2010年
7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曲星;美国对华政策缘何常“变脸”[N];光明日报;2010年
8 陈晓晨;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需了解中国核心利益[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9 本报专稿 林寒;二次“胡奥会”后警惕美国表里不一[N];世界报;2009年
10 勤耕;美调整对华政策[N];酒泉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春阳;论“疆独”问题与美国的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刘子奎;遏制与孤立: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姜安;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姜U
本文编号:790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79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