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形成
本文关键词: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形成
【摘要】: 孤立主义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传统之一。在1796年,华盛顿发表了的《告别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孤立主义原则。美国早期的孤立主义,包括几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孤立主义是一个政治和外交的概念,并非绝对的闭关自守,仅限于政治和外交领域。第二、孤立主义的双重含义是:美国不插手欧洲或者由欧洲体系支配下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内部事务;同时美国也不希望欧洲各国以任何理由介入美国的内部事务。第三、从地缘政治来看,美国孤立主义仅用来应付欧洲,对于拉丁美洲和亚洲,则视之为自己的“后院”,而积极干预。第四、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手段而并非目的,华盛顿时代孤立主义的目的在于追求独立的外交政策。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形成与美国所处的“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国”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也和当时的国际环境、国内的地方主义和公共舆论紧密相关。论文从欧洲传统的“均势”思想对美国的影响,美国的国内舆论以及合众国的地方主义情结等方面,多角度地分析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形成。 建国初期的美国,势力单薄、羽毛未丰,没有单独抵御欧洲大国的能力;只能利用欧洲大陆国家和英国之间的矛盾和均势,让它们之间相互斗争,减弱欧洲强国的实力,进而维护自己独立自主地地位。由地方自治制度而导致的严重的地方主义,在早期美国很有“市场”,邦联制的确立及1787年宪法的通过,,正是各州地方主义妥协的结果,而早期的“党争”和“州之间的斗争”则是地方主义的具体表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党派斗争和州之间的斗争对早期孤立主义外交的影响,是地方自治和地方主义对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影响的重要表现。 公共舆论作为普通公民的意愿的表达方式和声音,其影响无论是在国内事务还是在外交事务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它解释了早期孤立主义外交何以形成,公共舆论和媒体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媒体尤其是报纸在引导公共舆论上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以报纸为切入点,探讨了当时的美国早期公共舆论与孤立主义外交形成的关系。
【关键词】:孤立主义 均势思想 公共舆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71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前言8-17
- 一、选题的意义8-10
- 二、研究现状10-13
-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13-17
- 第一章 美国孤立主义的发展17-32
- 一、孤立主义的界定18-21
- 二、孤立主义的发展21-32
- 1、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形成21-26
- 2、门罗主义——孤立主义的第一次延伸26-29
- 3、孤立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应用29-30
- 4、从新孤立主义到单边主义30-32
- 第二章 欧洲"势力均衡"与美国孤立主义形成32-47
- 一、势力均衡的概念32-34
- 二、国际关系中势力均衡的演变和原则34-36
- 三、势力均衡对美国早期孤立主义外交的影响36-47
- 1、十八世纪欧洲强国对北美的争夺与势力均衡的形成36-41
- 2、重商主义促进了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的形成41-47
- 第三章 地方自治对美国早期孤立主义外交的影响47-62
- 一、地方自治的界定47-48
- 二、英国地方自治的传统在美洲的成功移植48-52
- 1、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移植的背景48-50
- 2、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移植的条件50-52
- 三、英国对殖民地的定位和管理52-55
- 1、殖民地的官僚体制53-54
- 2、殖民地的自治54-55
- 四、地方自治对美国早期孤立主义外交的影响55-62
- 1、党派斗争对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影响55-57
- 2、过于强大的州权对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影响57-62
- 第四章 "公共舆论"对美国早期孤立主义形成的影响62-76
- 一、公共舆论的涵义及特征62-64
- 二、公共舆论对早期美国外交的影响64-76
- 1、以使命观为核心的信仰对孤立主义的影响64-67
- 2、报纸对美国孤立主义的影响67-76
- 结语76-80
- 附表80-81
- 参考文献81-89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89-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摇摆与孤立:“九一八”后美国远东政策的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葛宇鹏;;从拒绝到合作:20年代美国与国际联盟关系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李包庚;何向东;;论当前我国逻辑学教育的改造——兼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种可能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慧;;《今日评论》的对美观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黄景贵;谢妍;;美国衰落的悲欢:“无极”世界的来临?[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祥玉;;略论杜鲁门主义[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4 石冬明;王圣祯;;抗战初期苏联对华外交[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5 刘先忠;;农村基层政权公共服务的可能性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6 左晓园;;埃切维里亚时期的墨西哥对外政策——目标与策略抉择[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新;孤立主义 要不得[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2 刘鹏;调查显示,美国孤立主义回潮[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本报记者 陈晓刚;美国财政部不支持孤立主义举动[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记者 毛磊 吴伟农;反恐成了美国科研头号课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王作化 王晋阳;一幅改变二战命运的地图[N];中国档案报;2006年
6 于涛;布什第二任,单边还是多边?[N];华夏时报;2004年
7 [美]《新闻周刊》 王广林 综合编译;美国的没落:多远多近?[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陈达;美国欢迎中国的投资,非常欢迎[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华东师大远东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博导 潘英丽 教授;美国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N];国际金融报;2001年
10 小安;保尔森再促国会压制保护主义[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蓝;1918—1929年美国对德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惠春琳;美国公众舆论对美国东亚政策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治国;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形成[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晓锋;英国比较法纵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罗文彦;殊途同归的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D];四川大学;2006年
4 蔡萌;美国与国际法院:1923—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郜战红;新教文化与美国外交[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郑长彬;美国外交战略及其效应(1919-1939)[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和平;论美国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的转变[D];吉林大学;2008年
8 赵睿韬;1938-1940年美国对欧洲危机的回应[D];安徽大学;2010年
9 赵海涛;试论《1800年美法协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汪学平;华盛顿政府对法外交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39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83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