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纪念卫生防疫体系建立50周年暨公共卫生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本文关键词:SARS危机中17城市民众的理性特征及心理行为预测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时勘,阳志平;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人的心理行为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6期
2 时勘,宋照礼,张宏云;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行为及辅导模式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1年04期
3 时勘;我国灾难事件和重大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研究思考[J];管理评论;2003年04期
4 时勘,陆佳芳,范红霞,贾建民,宋照礼,李文东,高晶,陈雪峰,胡卫鹏;SARS危机中17城市民众的理性特征及心理行为预测模型[J];科学通报;2003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时勘;范红霞;李启亚;付龙波;;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民心理行为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良;教师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时勘;危机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骆积强;身体锻炼与高中生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孙威,贺蓓,孙永昌,郑亚安,孙伯章,赵鸣武,姚婉贞,张福春,山耘,毛节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SARS留观患者初诊病历资料回顾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S1期
5 郭正贤;高校危机管理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时勘;;和谐社会的健康型组织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张维平;;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2006年04期
8 程险峰,孟继鸿;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年11期
9 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年12期
10 王玲,唐红波,郑雪;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广州、澳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传锋;贺豪振;严建雯;何心展;陈绥贞;时勘;;“SARS疫情”对民众心理与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丛中;刘建成;柳学华;于欣;孟凡强;陈征;田建华;杨秀琴;Uriel Halbreich;;SARS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赵春辉;马世超;;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编制的验证性因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纳新;秦英智;;胸片影像学改变在SARS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时勘;;我国危机事件和重大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研究进展[A];香山科学会议第204次“SARS预防与控制”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王伟岸;中枢神经系统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感性的调节[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5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朱国锋;船长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向守俊;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欧阳常青;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颖哲;小学生在与同学冲突情境下应对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于肖楠;不支持压力下的下岗人员应付方式与控制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金钊;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闫志英;高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时勘;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研究概况[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时勘;范红霞;李启亚;付龙波;;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民心理行为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晔;德国心理学概述[J];心理学报;1980年01期
2 周冠生;国外心理学中的个性问题[J];心理学报;1980年04期
3 续枫林;;苏联当代文学一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吕兆康;;观众席里的美学[J];戏剧艺术;1980年04期
5 魏明庠 ,石绍华;我国部分老一辈心理学者关于心理学教学、科研的若干意见[J];心理学报;1981年04期
6 许启贤;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几个理论问题[J];哲学研究;1981年11期
7 沈肇读;戛纳电影节一瞥[J];瞭望;1981年05期
8 郎绍君;把握自己[J];美术;1981年02期
9 张华;;论鲁迅后期思想的独创性[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10 杨义;;论鲁迅小说的艺术生命力[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娟;;委婉语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浅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方锡球;;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杨利国;;心理治疗在临床的作用浅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4 张书岩;;单双名问题考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杨亚其;;浅析惠安巫风古俗[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6 苗鸿信;;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徐杰;;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A];第四届全国糖尿病(消渴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马光瑜;;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鉴定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王润龙;;从中国现代文学看文艺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梁安全;;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文艺作品的必由之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谈当代文艺家和群众相结合[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克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吴明 摘;[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曾久生;[N];江西日报;2000年
4 周正刚;[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郭铭;[N];新闻出版报;2000年
6 袁浩龙;[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思研;[N];中国税务报;2001年
8 谭少容;[N];光明日报;2001年
9 记者 王硕;[N];健康报;2001年
10 田忠辉;[N];人民政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吴先哲;疏肝理气法对心理应激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2年
3 叶青;“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言锋;中国十六-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肖南龙;毛泽东建国后思想改造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晋军;会话中问句的批评性分析[D];厦门大学;2004年
7 张著清;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封建主义残余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陈筱芳;春秋宗教习俗[D];四川大学;2004年
9 刘清;高速公路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海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变迁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么娥;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齐玉杰;国有资本的监管和经济预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张俊才;“导演”新闻现象及其社会心理初探[D];广西大学;2001年
4 寇谡燕;走向艺术审美接受心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于广涛;态度强度对态度背景效应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将星;制约创新能力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丹;市场文化的兴起与国人现代人格走向[D];湘潭大学;2001年
8 张昕;基于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陈爱吾;从拮抗到互动:转型期人际关系论[D];湘潭大学;2001年
10 周玮;中国青年报《读书缘》专版的特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本文关键词:SARS危机中17城市民众的理性特征及心理行为预测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4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