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年轻男同性恋者内化同性恋嫌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

发布时间:2018-08-04 19:42
【摘要】:通过网络抽样法,采用内化同性恋嫌恶量表、自尊量表、孤独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49名年轻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考察当代国内年轻男同性恋者内化同性恋嫌恶的现状,并探讨内化同性恋嫌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自尊与孤独感在其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总体上,国内年轻男同性恋者内化同性恋嫌恶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且有较大比例年轻男同性恋者不存在内化同性恋嫌恶。(2)内化同性恋嫌恶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正相关。(3)自尊与孤独感在内化同性恋嫌恶与主观幸福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4)内化同性恋嫌恶通过影响自尊间接影响孤独感,又通过影响孤独感作用于主观幸福感。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 of network sampling, 249 young gay me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internalized homosexual dislike scale, self-esteem scale, loneliness scal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mophobia internalization among young gay men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ization of homophobia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steem and lonelines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on the whol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homophobia is at a moderate low level in China, and a large proportion of young gay men do not have internalized homosexual dislike. (2) internalized homosexual dislike and positive emotion. Lif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emotion. (3) Self-esteem and loneliness played a complete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internalization of homophobia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4) internalization of homophobia indirectly affected loneliness by influencing self-esteem.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lonelines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2JJD190005)基金的资助
【分类号】:B8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佘文斌;;网络社区中的同性恋身份认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黄凤荣;黄红;庄鸣华;方蕙;李生惠;叶秀霞;王俊丽;陈涛;;上海市52名青少年男同性恋者社会心理和性行为状况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3 胡金凤;郑雪;孙娜娜;;压力对“蚁族”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希望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3期

4 孔风;王庭照;李彩娜;和娟;王瑾;游旭群;;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2期

5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6 刘俊;张进辅;;同性恋认同发展的理论模型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7 高良;郑雪;严标宾;;幸福感的中西差异:自我建构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8 庾泳;肖水源;王希;孙铮;;长沙市两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9 刘霞;;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赵卫东;吴继红;王颖;;组织学习对员工—组织匹配的影响——知识惯性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3 王雁飞;朱瑜;;组织社会化与员工行为绩效——基于个人—组织匹配视角的纵向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5期

4 李锐;凌文辁;柳士顺;;传统价值观、上下属关系与员工沉默行为——一项本土文化情境下的实证探索[J];管理世界;2012年03期

5 莫传玉;;浅述民间宗教文化信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特立学刊;2013年01期

6 李乾锋;吴佳;;高中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李江雪;魏晓丽;李巍;刘伟;;城中村青年心理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杨付;王桢;张丽华;;员工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边界困境”:是机制的原因,还是人的原因?[J];管理世界;2012年11期

9 谢振旺;;高职学生的感恩与生活满意度:寝室人际的中介作用[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杨勇;马钦海;曾繁强;谭国威;杨春江;;组织公平感与情绪劳动策略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永强;白璇;赵冬阳;史亚莉;;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席猛;赵曙明;;合作伙伴关系实践、劳动关系氛围与组织依附[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3 洪艳;贾玉立;王成城;方淑苗;;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组织认同感的中介效应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4 吕逸婧;高志军;;真诚型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王永丽;邓静怡;;角色投入对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张君梅;姚家新;;大学生运动员性别、性别角色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模型[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4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徐礼伯;社会资本对联盟动态稳定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蓉;中高端人才的工作嵌入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胡晓娣;知识型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明;公共服务动机的扩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晓琴;企业网络能力、跨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诸彦含;员工交换关系感知对个体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旭文;威客模式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胡敏;创业网店如何赢得消费者[D];浙江大学;2011年

4 贺铭珠;基于医生转移意愿的医患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丁绍华;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6 张超妮;高中教师工作嵌入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赵鹏娟;共享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基于团队学习能力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叶小琴;权变视角下的跨组织电子商务能力形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9 唐倩倩;上岗社工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易小年;毁害型领导与员工职业倦怠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廉卫东;;网络空间de同性恋群体及其建构[J];东南传播;2007年05期

2 蔡蕾;赵成旭;;我国网络媒体与同性恋亚文化传播[J];东南传播;2007年09期

3 包蕾萍;桑标;;习俗还是发生?——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毕生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王达人;;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J];海内与海外;2007年07期

5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胡虹;陈磊;常春;;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4期

7 陈灿锐;申荷永;高岚;;应对方式:希望与幸福感的中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8 马敏;冯丹;訾非;;“蚁族”的消极完美主义人格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9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10 魏伟;;城里的“飘飘”:成都本地同性恋身份的形成和变迁[J];社会;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夏娟;大学生压力知觉、复原力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静初;胡纪泽;萧嘉慰;;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自尊和依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12期

2 白璐;徐震雷;汤海明;;社会性别规范与男同性恋者性身份认同[J];中国性科学;2013年03期

3 黄凤荣;黄红;庄鸣华;方蕙;李生惠;叶秀霞;王俊丽;陈涛;;上海市52名青少年男同性恋者社会心理和性行为状况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4 李珊珊;;那个不喜欢媒体的艾滋病人[J];视野;2011年06期

5 ;星闻[J];甲壳虫;200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凌霜通讯员 邓奕茂;女同性恋者献血解禁[N];广东科技报;2012年

2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刘霁佳;粤男同性恋可免费测试[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3 宋学春;再难也不会趴下[N];人民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谢琼;“男同”:亟须构筑防“艾”高墙[N];中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尧利 施明 通讯员 陈广泰;自愿检测才是防艾突破口[N];广东科技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陈永杰;艾滋大举入侵:不设防的“同志”[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记者 陈永杰;女同献血为何能“解禁”?[N];北京科技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邱瑞贤、武威、王丹阳;同性“传艾”:中国防艾25年遭遇新“地雷”[N];广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丹阳;隐形“同妻”群体解密 谁来救赎同性恋“挡箭牌”[N];广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郑灵巧;同性恋艾滋病问题值得关注[N];健康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岑颖颖;我国男同性恋者的困境及应对策略[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王誉儒;青年男同性恋者性观念个案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4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164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f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