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净化效应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道德净化效应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因此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与心理学关注的话题。人际关系的吸引力(interpersonal attraction)作为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备受关注。国内现有的关于人际关系吸引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人际吸引力的心理学影响因素、人际吸引力的作用以及某一职业人群吸引力的研究三个方面。关于人际吸引力的心理学影响因素主要探讨了人际关系能力、人际关系困扰、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依恋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人际吸引力作用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人际吸引力与主观幸福感以及满意度的关系探究。某一职业人群则主要关注如何提高教师、雇主等职业人群的人际吸引力的方法研究。本研究将道德与人际吸引力相结合,以道德净化效应(moral cleansing effect)为切入点,探讨道德因素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 道德净化效应来源于“麦克白效应”(Macbeth effect),即个体在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后,会偏爱通过清洗等洁净行为来减轻内心的不道德感。后来的研究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道德概念,当个人即时的道德知觉与其理想的道德概念之间有差距时,就会采取一定的补偿行为来达到理想的道德概念。在这一基础上,Zhong和Liljenquist提出道德净化效应,即个体在进行了不道德行为之后,倾向于做出亲社会行为进行补偿[1]。 本研究以人际吸引力为因变量,探讨道德净化效应对于人际吸引力的影响。即个体在不道德概念启动的条件下,是否会通过对他人做出较高的评价的方式来进行道德补偿。此外,本研究还探讨被试性别、目标人物性别以及自尊等变量在道德净化效应对人际吸引力影响中的作用。 研究将125名大学生被试随机分为四个组,采用行为回忆范式对实验组被试的不道德概念进行启动,控制组不做启动。进而让被试阅读目标人物的征友广告,然后对目标人物的吸引力进行判断,同性组要判断的目标人物性别与被试相同,异性组要判断的目标人物性别与被试不同。最后被试完成Rosenberg自尊量表。研究结果显示:1)在启动了不道德概念后,个体对于目标人物的吸引力判断显著高于控制组(即无启动组)。即在对他人吸引力进行判断时,出现了道德净化效应,并影响了对他人吸引力的判断。2)道德启动与目标人物的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即相比判断同性目标人物的吸引力,被试在判断异性目标人物的吸引力时更容易出现道德净化效应。3)自尊在道德启动和人际吸引力之间并不存在调节作用。但在女性被试中,自尊对与人际吸引力有预测作用,,而且在判断同性目标人物的吸引力时的所有被试自尊得分均显著高于判断异性目标人物的吸引力时的自尊得分。研究结果证明了道德净化效应会对人际吸引力造成影响。
【关键词】:道德净化效应 自尊 人际吸引力 道德自我调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1章 研究综述11-26
- 1.1 人际关系吸引力的相关研究11-15
- 1.1.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构成11
- 1.1.2 人际关系理论11-12
- 1.1.3 人际吸引力的定义与表现形式12-13
- 1.1.4 人际吸引力的理论13
- 1.1.5 影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及相关研究13-15
- 1.2 净化效应的相关研究15-19
- 1.2.1 净化效应的定义15
- 1.2.2 净化效应的相关研究15-19
- 1.3 自尊19-20
- 1.3.1 自尊的定义及影响因素19-20
- 1.3.2 自尊的测量20
- 1.4 自尊与人际关系20-24
- 1.4.1 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理论20-22
- 1.4.2 自尊与人际关系及人际吸引力的相关研究22-24
- 1.5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24-26
- 第2章 实验26-28
- 2.1 实验设计26
- 2.2 实验被试26
- 2.3 实验材料26-27
- 2.3.1 吸引力得分量表(共 8 道题)26
- 2.3.2 Rosenberg 自尊量表(共 10 道题)26-27
- 2.3.3 征友广告27
- 2.4 实验程序27
- 2.5 数据处理27-28
- 第3章 结果28-33
- 3.1 信度检验28
- 3.2 道德启动的操作检验28
- 3.3 道德启动对吸引力得分的影响28-29
- 3.4 自尊对于道德启动和吸引力的调节作用29-30
- 3.5 目标人物的性别与道德启动的交互作用30-33
- 第4章 讨论33-36
- 4.1 道德净化效应对于判断他人吸引力的影响33
- 4.2 自尊对于道德启动与吸引力之间的调节作用33-36
- 4.2.1 性别与道德启动的关系34
- 4.2.2 自尊与吸引力的关系34-36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36-38
- 5.1 结论36
- 5.2 本研究的不足36
- 5.3 未来展望36-38
- 注释38-44
- 参考文献44-50
- 附录:量表50-52
- 后记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倩;佐斌;;主我分享:人际吸引研究的新发展[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2 王世枚;人际吸引的心理透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高倩;佐斌;郭新立;马红宇;;人际吸引机制探索:主我分享中情绪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4 熊芊;;影响秘书人际吸引的心理问题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11期
5 ;阻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征[J];中国人才;1988年12期
6 玛依拉·亚克甫;外表在人际吸引中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7 刘泽文;贺泽海;;成人依恋、主我分享与人际吸引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3期
8 肖彬;;择友的心理机制——共鸣心理[J];健康天地;1994年05期
9 宋春蕾;殷玮;陆胜男;;人际吸引中性别助长效应的实验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林艳艳;李朝旭;;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倩;佐斌;;主我分享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倩;佐斌;;主我分享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钱锦;高湘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模式研究——人际吸引行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推销中如何抓住客户的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2 张超;让别人愿意与你交往[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贺泽海;成人依恋和主我分享对人际吸引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雪蕊;道德净化效应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3 任晓婷;建构水平理论在人际吸引中的运用初探[D];复旦大学;2013年
4 张孔明;基于汉族姓氏的内隐自我提升对人际吸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道德净化效应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