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心智游移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4-07 08:19

  本文关键词:心智游移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智游移指的是注意从当前任务转移到内源性信息的意识状态。心智游移作为一种极其普遍的意识现象,占据我们清醒时刻的25%到50%。心智游移尽管使个体对外部环境的“响应”减弱,却同时带来丰富的内源性信息加工,通常涉及到问题解决和规划未来。对心智游移的积极功能猜想之一是其可以促进创造性问题的解决,但到目前为止鲜有直接证据。我们的研究旨在回答三个问题:1)心智游移是否能够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2)什么样的心智游移能够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3)心智游移的创造性问题解决功能是否依赖于工作记忆,高工作记忆容量(Working Memory capacity, or WMC)的个体是否更能从心智游移过程中受益?本研究从心智游移的个人特质和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差异两个角度来考察心智游移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研究一通过心智游移频率量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背景任务中探测(probe)到的心智游移和测量个体创造力水平的非常规用途测验(Unusual Usage Task, or UUT)来研究心智游移特质、任务中的心智游移频率和创造力之间的联系。研究二和研究三则考察在相同任务负荷条件下和不同任务负荷条件下,高低WMC的个体在心智游移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差异。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心智游移频率量表的自发性维度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的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即高自发思维特质的个体,其创造力倾向更明显。2)心智游移频率量表的自发思维维度和总分与UUT得分相关显著,表明具有高自发性心智游移特质的个体,在创造性任务过程中行为表现也更好。3)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与创造性问题解决紧密相连。4)心智游移频率在低负荷背景任务条件下最高,并且较之高WMC的个体,低WMC的个体能更好的从酝酿效应中受益。5)在低负荷背景任务条件下,低WMC的个体UUT得分与probe到的心智游移频率呈显著正相关,而高WMC的个体UUT得分与probe到的心智游移频率无显著相关,表明低WMC的个体能够更多的从心智游移过程中直接受益,从而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
【关键词】:心智游移 创造力 工作记忆容量 非常规用途测验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部分 综述12-26
  • 1. 引言12-13
  • 2. 文献综述13-23
  • 2.1 心智游移概述13-16
  • 2.1.1 心智游移的概念及频率13
  • 2.1.2 心智游移的产生机制13-15
  • 2.1.2.1 当下关注理论13-14
  • 2.1.2.2 执行控制观14
  • 2.1.2.3 控制失败观14
  • 2.1.2.4 元认知假说14
  • 2.1.2.5 过程发生框架14-15
  • 2.1.3 常用的心智游移的研究方法15
  • 2.1.4 心智游移的功能15-16
  • 2.2 创造力概述16-19
  • 2.2.1 创造力的概念16
  • 2.2.2 创造力的研究方法16-18
  • 2.2.2.1 创造力研究的天赋观16
  • 2.2.2.2 创造力研究的实用主义方法16-17
  • 2.2.2.3 创造力研究的心理测量学方法17
  • 2.2.2.4 创造力实验研究17
  • 2.2.2.5 创造力研究的社会-人格方法17
  • 2.2.2.6 创造力研究的历史观17-18
  • 2.2.2.7 创造力研究的汇合取向18
  • 2.2.3 创造力的双通道模型18-19
  • 2.3 工作记忆容量概述19-20
  • 2.3.1 工作记忆容量的定义19
  • 2.3.2 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19-20
  • 2.4 心智游移与创造力20
  • 2.5 心智游移与工作记忆容量20-21
  • 2.6 工作记忆容量与创造力21-23
  • 3. 问题提出23-26
  • 3.1 研究现状23
  • 3.2 问题的提出23-24
  • 3.2.1 研究思路23-24
  • 3.2.2 研究假设24
  • 3.3 研究的意义24-26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26-55
  • 研究一:心智游移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吗?——外部动机的作用26-35
  • 1.1 研究目的26
  • 1.2 研究方法26-30
  • 1.2.1 被试26
  • 1.2.2 研究程序26-27
  • 1.2.3 工具27-30
  • 1.2.3.1 1-back任务27-28
  • 1.2.3.2 UUT任务28
  • 1.2.3.3 心智游移频率量表(见附录二)28-29
  • 1.2.3.4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见附录三)29-30
  • 1.3 研究结果30-34
  • 1.3.1 心智游移频率量表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之间的相关30-31
  • 1.3.2 两组被试在1-back任务上的行为绩效31-32
  • 1.3.3 两组被试在1-back任务上的Probe频率分析32-33
  • 1.3.4 两组被试在UUT任务上的差异分析33-34
  • 1.3.5 UUT任务的独创性回归分析34
  • 1.4 讨论34-35
  • 1.5 研究一小结35
  • 研究二:相同任务负荷条件下,心智游移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差异35-43
  • 2.1 研究目的35-36
  • 2.2 研究方法36-39
  • 2.2.1 被试36
  • 2.2.2 研究程序36
  • 2.2.3 工具36-39
  • 2.2.3.1 O-back任务36-37
  • 2.2.3.2 Ospan任务37-38
  • 2.2.3.3 UUT项目38
  • 2.2.3.4 量表38-39
  • 2.3 研究结果39-42
  • 2.3.1 三份量表之间的相关39-40
  • 2.3.2 O-back任务上的probe频率分析40-41
  • 2.3.3 UUT得分与心智游移频率量表、probe到的心智游移频率之间的关系41
  • 2.3.4 以WMC高低分组,探讨UUT得分与probe到的心智游移频率之间的关系41-42
  • 2.4 讨论42
  • 2.5 研究二小结42-43
  • 研究三:不同任务负荷条件下,心智游移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差异43-55
  • 3.1 研究目的43
  • 3.2 研究方法43-47
  • 3.2.1 被试43
  • 3.2.2 研究程序43-45
  • 3.2.2.1 WMC高低分组预实验43-45
  • 3.2.2.2 正式实验45
  • 3.2.3 工具45-47
  • 3.2.3.1 UUT项目45-46
  • 3.2.3.2 三种背景任务46
  • 3.2.3.3 联合型瑞文测验46
  • 3.2.3.4 人格特质的开放性维度量表(附录五)46-47
  • 3.3 研究结果47-53
  • 3.3.1 UUT评分的一致性47-48
  • 3.3.2 瑞文智力测验和开放性量表的描述性数据48-49
  • 3.3.3 O-back任务和2-back任务的行为绩效49-50
  • 3.3.4 三种背景任务下probe到的心智游移频率50-51
  • 3.3.5 三种背景任务下的酝酿效应51-52
  • 3.3.6 三种背景任务下的其他效应52-53
  • 3.4 讨论53-54
  • 3.5 研究三小结54-55
  • 第三部分 总结55-62
  • 1. 综合讨论55-58
  • 1.1 心智游移的利与弊55-56
  • 1.2 心智游移如何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56-57
  • 1.3 执行控制在心智游移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中扮演的角色57-58
  • 2. 总体结论58-59
  • 3.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59-62
  • 3.1 创新点59
  • 3.2 不足之处59-60
  • 3.3 未来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70
  • 附录一:UUT项目类别70-71
  • 附录二:Mind Wandering频率调查问卷71-73
  • 附录三:认知需求问卷73-74
  • 附录四:UUT评分指导语74-75
  • 附录五:开放性维度量表75-7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6-78
  • 致谢78-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邝怡,施俊琦,蔡雅琦,王垒;大学生认知需求量表的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贤才;工作记忆广度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心智游移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0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3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