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和抑郁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和抑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世界到2020年,抑郁将成为除心脏病外致使成年人残障或死亡的的最大杀手。大学生中的抑郁比例相当高,因此不容忽视。目前解释抑郁的理论多从消极的角度看待抑郁。积极心理学抑郁理论的出现是对传统观点的积极补充。作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个人成长主动性是最近才被提出的概念,它并不是一种人格特质,而是一种可以提高的技能,这也为抑郁的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已有研究显示个人成长主动性与抑郁关系密切,却没有人研究这中间的机制。经过查阅文献发现自我概念与两者的关系都很密切,本研究希望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补充和实践思路。本研究以240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大学生自我概念量表和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进行测量研究,考察了大学生自我概念在个人成长主动性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机制。本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个人成长主动性水平和抑郁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而在自我概念水平上有显著差异,男生自我概念在成熟、自纳维度高于女生。(2)不同父母文化程度大学生在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和抑郁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利用个人成长主动性越高,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自我概念越高,父亲文化程度过高和过低抑郁得分越高。(3)不同父母关系大学生在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和抑郁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父母关系越亲密自我概念越高、抑郁得分越低。(4)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大学生在自我概念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在个人成长主动性、抑郁水平上无显著差异。(5)大学生抑郁与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呈显著负相关。(6)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对自我概念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抑郁具有负向预测作用。(7)自我概念在个人成长主动性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个人成长主动性 自我概念 抑郁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9
- 第2章 文献综述9-17
- 2.1 抑郁9-11
- 2.1.1 概念界定9
- 2.1.2 抑郁理论9-11
- 2.2 个人成长主动性11-13
- 2.2.1 概念界定11-12
- 2.2.2 个人成长主动性与抑郁的关系研究12-13
- 2.3 自我概念13-14
- 2.3.1 自我概念的界定13
- 2.3.2 抑郁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13
- 2.3.3 个人成长主动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13-14
- 2.4 问题提出14-17
- 2.4.1 以往研究的不足14
- 2.4.2 问题的提出14
- 2.4.3 理论意义14-15
- 2.4.4 现实意义15-17
- 第3章 研究设计17-19
- 3.1 研究目的17
- 3.2 研究假设17
- 3.3 研究对象17
- 3.4 研究工具17-18
- 3.4.1 抑郁的测量17-18
- 3.4.2 自我概念的测量18
- 3.4.3 个人成长主动性的测量18
- 3.5 施测过程18
- 3.6 数据处理18-19
- 第4章 研究结果19-31
- 4.1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和抑郁基本情况分析19-25
- 4.1.1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一般特征19-21
- 4.1.2 大学生自我概念的一般特征21-23
- 4.1.3 大学生抑郁的一般特征23-25
- 4.1.4 各变量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25
- 4.1.5 各变量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分析25
- 4.1.6 各变量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25
- 4.2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与抑郁的关系25-27
- 4.2.1 个人成长主动性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25-26
- 4.2.2 个人成长主动性与抑郁的相关分析26-27
- 4.2.3 自我概念与抑郁的相关分析27
- 4.3 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和抑郁的回归分析27-29
- 4.3.1 个人成长主动性对抑郁的回归分析27-28
- 4.3.2 个人成长主动性对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28-29
- 4.3.3 个人成长主动性对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29
- 4.4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和抑郁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分析29-31
- 第5章 讨论31-37
- 5.1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和抑郁的现状分析31-33
- 5.1.1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现状分析31-32
- 5.1.2 大学生自我概念现状分析32-33
- 5.1.3 大学生抑郁现状分析33
- 5.2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与抑郁的关系分析33-35
- 5.2.1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分析33-34
- 5.2.2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抑郁的关系分析34-35
- 5.2.3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抑郁的关系分析35
- 5.3 大学生自我概念对于个人成长主动性和抑郁的中介效应分析35-36
- 5.4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36-37
- 第6章 结论37-39
- 参考文献39-43
- 附录43-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凤林,车文博;西方自我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2 徐丽敏;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及社会互动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张野,刘晓明;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2年02期
4 胡维芳;自我概念的研究范型述评[J];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王桂祥;;自我概念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6 钟慧;自我概念与健康人格关系初探[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7 曾守锤,吴华清;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8 于璐,宋微涛,潘芳;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3期
9 孙丽;;自我概念的研究概述及发展趋势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10 郭成;何晓燕;张大均;;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梅;;高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詹启生;;自我概念的行动效应[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王莉莉;;自我概念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德伟;;儿童能力与能力自我概念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林琳琳;何海波;;5-9岁儿童自传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胡维芳;;新疆维、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祝大鹏;;小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我概念及身体等级评定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军素;陈小娜;黄辛隐;孙大强;;中美15岁中学生数学自我概念和数学焦虑的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姜小日;郑雪;;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清晰度与主观幸福感和健康人格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亚平;聂胜昀;马成;邢敏;冯翠仙;吕勇;;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孟维杰;文化影响自我概念的内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向前;组织形象与成员认同[N];中国质量报;2008年
3 中国儿童中心 陈学锋博士;认识自我[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福如海;别轻易对孩子说“你不行”[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5 萧兰;父母如何使子女更健康[N];山西科技报;2004年
6 杨莉 王卫民;高知人士,为何频出心理危机[N];科技日报;2009年
7 支友林;教育者要做一面好镜子[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陈念怡;你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吗?[N];中国妇女报;2013年
9 卢泰宏 中山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象征消费思考[N];消费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薇;自我概念对高职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窦温暖;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问卷的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佳佳;提高高中学业不良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盛林;初中留守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槐;大学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部洲;高中生自我概念、心理韧性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7 张宝山;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干预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王令;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素娟;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特点之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陈俊;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自我概念和抑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