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高校学生孤独感、现实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行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5:15

  本文关键词:高校学生孤独感、现实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智能手机普及以来,“低头族”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交、生活与工作中,人们对手机为载体的网络依赖越来越高。本研究试图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机依赖、孤独感与现实社会支持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681名高校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测量的工具为《孤独感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现实社会支持》。在完成调查之后,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现实社会支持具有以下特点。(1)高校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呈正态分布,均值为43.61±10.64分,手机成瘾倾向的检出率为29.66%,高校学生中手机依赖现象普遍存在。(2)男生在手机依赖总分与社交抚慰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3)城镇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和戒断症状、突显行为、以及心境改变等维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4)目前正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及其各个维度比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更倾向于依赖手机。(5)孤独感、手机依赖和现实社会支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6)孤独感和现实社会支持均能有效预测手机依赖行为。(7)相较于手机依赖组,非手机依赖组所获得的现实社会支持更多;手机依赖组学生体验到的孤独感更强。(8)现实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和社会层面提出对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建议。包括学校层面的适时宣传和引导,家庭层面的关怀、互动和教育,个体层面的自我管理和约束,社会层面的网络规范与监管。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高校学生自身的努力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问题,保证高校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积极、健康地成长,全面的发展。总体来说,有效缓解高校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关键还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诱惑和冲击,严格规范、科学、理性地应用好手机这一现代化“工具”。
【关键词】:手机依赖 孤独感 现实社会支持 高校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5
  • 1.1 选题缘由11-12
  • 1.2 研究意义12-15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践意义12-15
  • 2 文献综述15-27
  • 2.1 手机依赖15-22
  • 2.1.1 手机依赖的概念15-17
  • 2.1.2 国内手机依赖行为研究的回顾17-20
  • 2.1.3 手机依赖的测量20-21
  • 2.1.4 手机依赖与手机成瘾21-22
  • 2.2 孤独感22-24
  • 2.2.1 孤独感的概念22-23
  • 2.2.2 孤独感的测量23
  • 2.2.3 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23-24
  • 2.3 现实社会支持24-27
  • 2.3.1 概念24-25
  • 2.3.2 测量25
  • 2.3.3 手机依赖与现实社会支持的关系25-27
  • 3 问题提出27-29
  • 3.1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27
  • 3.1.1 手机依赖概念内容的界定不一致27
  • 3.1.2 国内有关手机依赖的实证研究不足,与理论研究严重不平衡27
  • 3.2 研究目的27
  • 3.3 研究假设27-29
  • 4 研究设计29-31
  • 4.1 研究对象29-30
  • 4.2 研究工具30
  • 4.2.1 孤独感量表(UCLA)30
  • 4.2.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30
  • 4.2.3 现实社会支持(SSRS)30
  • 4.3 数据处理30-31
  • 5 研究结果31-39
  • 5.1 手机依赖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31-34
  • 5.1.1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特征31
  • 5.1.2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的受教育程度差异比较31-32
  • 5.1.3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比较32-33
  • 5.1.4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在生源所在地的差异比较33
  • 5.1.5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在是否担任班干部方面的差异比较33-34
  • 5.2 高校学生孤独感、现实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34-37
  • 5.2.1 高校学生孤独感、手机依赖与现实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34-35
  • 5.2.2 手机依赖对前因变量的影响作用分析35-36
  • 5.2.3 是否手机依赖组的孤独感和现实社会支持的比较36-37
  • 5.3 现实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检验37-39
  • 6 综合分析与讨论39-45
  • 6.1 手机依赖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39-41
  • 6.1.1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特征39-40
  • 6.1.2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的受教育程度差异比较40
  • 6.1.3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比较40-41
  • 6.1.4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在生源所在地的差异比较41
  • 6.1.5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在是否担任班干部方面的差异比较41
  • 6.2 高校学生孤独感、现实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41-44
  • 6.2.1 高校学生孤独感、手机依赖与现实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41
  • 6.2.2 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作用41-43
  • 6.2.3 现实社会支持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作用43-44
  • 6.2.4 是否手机依赖组的孤独感和现实社会支持的比较44
  • 6.3 现实社会支持调节作用分析44-45
  • 7 教育建议45-51
  • 7.1 学校层面的适时宣传和引导46-48
  • 7.2 家庭层面的关怀、互动和教育48
  • 7.3 个体层面的自我管理和约束48-50
  • 7.4 社会层面的网络规范与监管50-51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51-55
  • 8.1 研究结论51
  • 8.2 研究创新51
  • 8.2.1 选题角度上51
  • 8.2.2 研究方法上51
  • 8.3 研究不足51-52
  • 8.4 思考与展望52-55
  • 参考文献55-61
  • 附录61-65
  • 致谢65-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2 韦耀阳;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游洁;价值观与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4 吴文峰;卢永彪;;家庭环境、人格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6 张艳萍;徐晓暖;;改善贫困文化 强化社会支持的对策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08期

7 陈新;李凤华;何爱桃;赵英;龙理良;奉水东;蔡练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上网动机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8 李娜;张晓明;;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压力关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7年09期

9 张羽;邢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10 甘雄;金鑫;;自尊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林园;方晓义;程虹娟;高晶;;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其满意度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郑雯;胡竹菁;;不同层次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芙蓉;;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赵晶晶;孔风;;大学生害羞、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胡春梅;王蕾;;殡葬职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徐晟;吴捷;周雪梅;;老年人死亡态度、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邱慧燕;戴斌荣;;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韩笑;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林玲;;连江、长乐海外留守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郭虹;社会支持是民生重建的重要力量[N];四川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丽霞;社会支持切乳患者提升术后信心[N];联合时报;2014年

3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弱势群体的犯罪防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李季玲;“学生豆奶计划”还需社会支持[N];吉林日报;2000年

5 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李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老知青”减压[N];健康报;2009年

6 ;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4年

7 ;甘肃鼓励社会支持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吴薇;引入社会支持 助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曹爱生;博物馆培育社会支持力市场的困难与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记者 高浩荣;朝媒体说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乐;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王大胜;基于社会支持的职业倦怠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刘小群;初中生欺负行为及其与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3年

5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维明;老年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海燕;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求助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淼;私营企业主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博;高中生失败恐惧、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艳春;大学生感悟社会支持和感戴的现状调查及其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晓晖;高中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琳琳;长春市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景永f;师范类高校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玉妍;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周慧媛;城市失独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学生孤独感、现实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6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d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