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青年民警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层中青年民警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民警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以及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警察心理压力问卷》、《职业倦怠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县240名基层人民警察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以及应对方式情况进行调查,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基层民警面临较大职业压力(M≥3.31);在性别、婚姻状况、警龄维度上,职业压力分别呈现不同特点。(2)62.1%的基层民警应对方式偏于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婚姻状况、警龄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3)基层民警整体职业倦怠状况良好,在婚否、警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4)基层民警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5)积极应对与时间压力呈现出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压力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社会压力存在显著负相关。(6)职业倦怠水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则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在职业压力与倦怠水平之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而消极应对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1)基层民警的职业压力水平偏高,职业倦怠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对方式呈现消极状况。(2)职业压力对基层民警的职业倦怠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良好的应对方式能有效地减缓个体的职业倦怠水平。(3)职业压力可以通过应对方式对基层民警的职业倦怠产生间接影响。
【关键词】:基层民警 职业压力 应对方式 职业倦怠 调节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1.引 言8-9
- 2.文献综述9-21
- 2.1 基层民警的界定9
- 2.2 压力的研究概述9-12
- 2.2.1 压力的界定9-10
- 2.2.2 警察压力的相关研究10-12
- 2.3 应对方式的研究概述12-14
- 2.3.1 应对方式的内涵12
- 2.3.2 应对方式的分类12-13
- 2.3.3 警察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13-14
- 2.4 职业倦怠的研究概述14-18
- 2.4.1 职业倦怠的界定14
- 2.4.2 职业倦怠的测量14-15
- 2.4.3 警察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15-18
- 2.5 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18
- 2.6 以往研究的不足18-19
- 2.7 本研究的目的、假设及意义19-21
- 2.7.1 研究目的19
- 2.7.2 研究假设19
- 2.7.3 研究意义19-21
- 3.研究方法21-23
- 3.1 研究对象21
- 3.2 研究工具21-22
- 3.2.1 警察心理压力问卷21
- 3.2.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21-22
- 3.2.3 职业倦怠量表22
-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22-23
- 4.研究结果23-33
- 4.1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的研究结果23-26
- 4.1.1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的总体状况23
- 4.1.2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23-26
- 4.2 基层民警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26-28
- 4.2.1 基层民警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26-27
- 4.2.2 基层民警应对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27-28
- 4.3 基层民警职业倦怠研究结果28-30
- 4.3.1 基层民警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28
- 4.3.2 基层民警职业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28-30
- 4.4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30-31
- 4.4.1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30-31
- 4.4.2 基层民警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31
- 4.5 应对方式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调节效应31-33
- 5.分析与讨论33-41
- 5.1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的一般状况33-35
- 5.2 基层民警应对方式的一般状况35-36
- 5.3 基层民警职业倦怠的一般状况36-37
- 5.4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37-38
- 5.5 基层民警应对方式与职业压力的关系38-39
- 5.6 应对方式在基层民警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作用39-41
- 6.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8
- 附录一:基层中青年民警工作状况调查问卷48-54
- 附录二:基层民警职业压力结构化访谈提纲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玉贤;万淑贞;钱鸿春;张雪霞;;职业压力对护患互动行为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B);2012年07期
2 田庆云;情绪对心身健康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1998年08期
3 马秀梅;;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李冬云;;企业员工的职业压力管理及心理疏导方法研究[J];校园心理;2012年04期
5 蔡晓玲;;企业员工职业压力研究[J];学理论;2012年33期
6 王坚;韩宗胜;周少仙;;中学校长职业压力问卷的编制[J];社会心理科学;2014年01期
7 李海春;;护士工作中的焦虑心理及相应对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朱春莹;王玉花;刘志宏;步苏琴;;公交车驾驶员人格、交通事故与职业压力的关系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王坚;韩宗胜;周少仙;;中学校长职业压力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7期
10 马秀梅;;事业单位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的研究与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艳平;龚爱清;蔡翔;;职业压力的理论研究述评[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建芳;石永莲;;护士职业压力的原因分析与干预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2007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孙燕;;新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探讨[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刘霞;;浅谈护士职业压力与排解[A];2012年河南省五官科优质服务护理管理与专科护士培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方国钰;;职业压力与安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屈晓玲;何鹏;何玮;;武汉市泌尿外科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郭振云;孟艳玲;;同事支持系统的建立对缓解护士压力的影响[A];2011年河南省糖尿病护理管理与教育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屈诗书;;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透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9 屈诗书;;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透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曹新妹;;护理人员如何面对职业压力及应对[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新怀;职业压力管理——企业稳定的新课题[N];中国电力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周颖;职场压力管理给员工做精神按摩[N];中国经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艳;男性 中年 高学历 这三类人群职业压力最大[N];福建日报;2009年
4 周颖;职业压力管理不容忽视[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周颖;缓解职业压力给员工做精神按摩[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6 张学军;职业压力究竟该怎样舒缓[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7 郑荣;强化职场压力管理 化解企业潜在风险[N];市场报;2003年
8 费雪域;管理“职业压力”体现的商业逻辑和人文关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9 华士;职业压力并非都是“动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成林;教师,如何面对职业压力?[N];天津教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健;基层中青年民警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林胜坚;基层民警职业压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余菊芬;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罗毅;苏州市区医院护士职业压力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丁璐;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员工职业压力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孔翠;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压力的研究及其应对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崔广铎;扩展临床视角下营销企业职工的职业压力干预策略[D];吉林大学;2014年
8 谌喜兵;重庆市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姚晶晶;河北省某地区消防官兵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10 朱艳丽;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层中青年民警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