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因素对遗忘元认知监测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时间因素对遗忘元认知监测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JOL)是指个体对当前已经学过的项目在以后回忆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它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的重要形式。这种判断是伴随日常学习生活始终的,它为个体后续的学习计划制定及学习资源分配等元记忆控制过程提供依据,因此它与实际测验中作答情况的一致性就显得格外重要。能够对JOL及其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Koriat认为其主要是受到内部线索、外部线索及记忆线索这三类线索的影响,其中外部线索(如保持时间间隔)的影响常常被低估,而当要求被试在预测时考虑影响“遗忘”的因素而不是考虑影响“记住”的因素时,他们的预测准确性得到提高,提示被试在“遗忘”的预测框架下要比仅仅是“记住”框架获得更多的参考信息。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试图探讨时间因素下遗忘的监测机制是否与记住的监测机制同属一个理论框架。实验一沿用JOL的传统实验范式LJR,将预测时间间隔设定为预测5分钟之后、1天之后和1周之后,着重考察JOF能否监测不同时间间隔的差异。同时,考察被试在不同时间间隔点下的实际记忆和遗忘程度,比较其与预测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被试对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的JOF预测值差异显著,外部线索并不总是被低估的,时间间隔为1周条件下的JOF值显著高于时间间隔为5分钟条件下的JOF值,而时间间隔为1天条件下的JOF值与其他两种时间间隔条件下的JOF值均无显著差异;(2)被试对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的JOL预测值差异显著,时间间隔为一周条件下的JOL值显著低于时间间隔为5分钟条件下的JOL值,而时间间隔为1天条件下的JOL值与其他两种时间间隔条件下的JOL值均无显著差异;(3)被试给出的预测值与实际趋势相吻合。就总体而言,被试在预测自己的遗忘程度程度时表现出整体低估,在预测自己的记忆能力时表现出整体高估。对遗忘的监测结果与对记忆的监测结果相互对应、整体一致。在此基础上,实验二将时间因素这一外部线索设定为即时判断与延迟判断,以往研究中发现了稳定和显著的延迟JOL效应,即延迟JOL的相对准确性显著高于即时JOL。我们参照JOL判断的传统实验程序,考察基于遗忘视角的被试判断情况。结果表明:(1)即时判断条件下,被试赋予JOF比例的词对数目呈倒“V”形,延迟判断条件下,被试赋予JOF比例的词对数目呈倒“U”形;(2)延迟判断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低于即时判断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3)延迟遗忘判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即时遗忘判断的准确性,再现了延迟判断效应。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时间因素下基于遗忘角度的元认知监测与基于记忆角度的元认知监测可以共享相同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学习判断 遗忘 时间间隔 延迟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9
- 1.1 元记忆与元记忆监控13-15
- 1.1.1 元记忆13
- 1.1.2 元记忆监控13-15
- 1.2 学习判断的相关研究15-24
- 1.2.1 学习判断的定义及分类15-16
- 1.2.2 学习判断的研究指标16-18
- 1.2.3 学习判断的研究范式18-19
- 1.2.4 学习判断的产生机制19-24
- 1.3 时间间隔与学习判断24-29
- 1.3.1 适当迁移监测假说TAM25-26
- 1.3.2 提取假说26-27
- 1.3.3 JOLLY模型27-28
- 1.3.4 线索模型28-29
- 第二章 问题提出29-33
-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29
- 2.2 问题的提出29-30
- 2.3 研究意义30-31
- 2.3.1 理论意义30-31
- 2.3.2 实践意义31
- 2.4 研究假设31-33
- 第三章 实验研究33-51
- 3.1 实验一33-43
- 3.1.1 方法33-35
- 3.1.2 结果与分析35-41
- 3.1.3 讨论41-43
- 3.2 实验二43-51
- 3.2.1 方法43-44
- 3.2.2 结果与分析44-47
- 3.2.3 讨论47-51
- 第四章 总讨论51-57
- 4.1 讨论51-53
- 4.2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53-54
- 4.2.1 本研究的创新性53
- 4.2.2 本研究的不足53-54
- 4.3 研究展望54-57
- 第五章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5
- 致谢65-67
- 附录A67-69
- 附录B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治良;王思睿;唐菁华;;错误记忆的来源:编码阶段/保持阶段[J];应用心理学;2006年02期
2 易晓斌;;神经元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模拟[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吴亮;;城市与影像[J];文化月刊;1998年0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春和;;时间间隔分析仪研究[A];全国第二届总线技术与测控系统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星;孙广富;欧钢;;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系统中的高精度时间间隔计数器设计[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3 杨晓松;杜曙明;马瑾;;地震重现时间间隔概率分布函数选择的必要条件[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4 江道灼;禹化然;杨贵玉;吴文宣;;一种基于定时间间隔的重采样算法[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5 鲁昌华;曹源;刘勤勤;姜洪;高翠云;;LabVIEW测量信号时间间隔的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赵侃;梁双有;陈法喜;李孝峰;张首刚;;精密时间间隔计数器的研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郭锐;刘荣忠;杨一方;盛振新;;水下连续爆炸声学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李令节;;关于记忆弱化过程的某些特征及其变异性的一项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妍;孩子犯小错也是成长[N];陕西日报;2014年
2 山东 王兰富;让丢失的文件完璧归赵[N];电脑报;2003年
3 湖北 洪宝光;用飘叶千夫指攻击你[N];电脑报;2002年
4 记者 杜仲莹;市民将享24小时电召服务[N];昆明日报;2013年
5 蔡臻欣;中行回归A股欲创时间间隔最短纪录[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李想;君子兰浇水的常识[N];山西科技报;2005年
7 HL GB;插着闪存不拔,等于慢性自杀[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8 广东 pcking;Flash MX—闪出精彩!(四)[N];电脑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厚;时间间隔对在线评论影响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偶晓娟;皮秒级时频处理原理及电领域传输速度异常现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华安;无间歇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田含含;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手术时间间隔对ⅢA、ⅢB期直肠癌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付德顺;基于STM32的时间间隔分析~(220)Rn测量装置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4 赵佳;时间因素对遗忘元认知监测的影响[D];济南大学;2015年
5 刘杰;高分辨率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曾宪雄;基于FPGA的短时间间隔产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杨朝桐;时间间隔分析测量低浓度~(220)Rn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8 乐s,
本文编号:339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