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面孔可信任度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决策及公平感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23:51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人际互动中人们往往根据交往对象携带的各种内外线索确定自己的行为取向。其中,不论是内在线索还是外在线索,都受到面孔信息的影响,尤其是面孔可信任度,它直接决定个体在人际互动中采取接近还是回避的基本反应,成为近年来人际互动研究的热点问题。最后通牒博弈是考查人际互动的经典范式,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面孔可信任度便是其中之一,而以往考查面孔可信任度对社会决策影响的研究中,很少把两者结合起来,而且博弈中,个体究竟对可信任面孔敏感还是对不可信任面孔敏感,以往研究对这一问题存在分歧,因此,本研究欲考查面孔可信任度对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个体的决策及公平感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情况。另外,面孔可信任度是面孔特质推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单独的可信任度判断足以概括面孔所有特质维度上的评价信息。很多学者用情绪过度泛化假说对面孔可信任度的准确性进行解释,即对可信任面孔的评价类似于对面孔高兴情绪的觉察,而对不可信任面孔的评价类似于对面孔愤怒情绪的加工。但是这一假说是否正确哪?以往研究很少对其进行证明。因此,本研究试图验证这一假说。用软件控制同一张面孔的各个维度,得到同一面孔在不同效价和不同可信...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最后通牒博弈
        1.1.1 最后通牒博弈中的影响因素
        1.1.2 最后通牒博弈范式的变式
        1.1.3 最后通牒博弈的公平解释
        1.1.4 最后通牒博弈的神经机制研究
    1.2 面孔可信任度
        1.2.1 特质推理与面孔可信任度
        1.2.2 情绪过度泛化假说
        1.2.3 面孔可信任度与面孔吸引力
        1.2.4 面孔可信任度的神经机制
    1.3 面孔可信任度对社会决策的影响
    1.4 已有研究的不足
2 问题提出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4 研究方案
5 研究思路
6 预实验面孔效价评价和可信任度评价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方法
        6.2.1 被试
        6.2.2 实验材料
        6.2.3 实验设计
        6.2.4 实验程序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效价评价实验的结果分析
        6.3.2 面孔可信任度评价实验的结果分析
    6.4 讨论
7 实验一 不同水平的面孔可信任度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者决策及公平感的影响研究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方法
        7.2.1 被试
        7.2.2 实验材料
        7.2.3 实验设计
        7.2.4 实验程序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反应时结果分析
        7.3.2 接受率结果分析
    7.4 讨论
8 实验二 不同情绪效价的面孔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者决策及公平感的影响研究
    8.1 实验目的
    8.2 实验方法
        8.2.1 被试
        8.2.2 实验材料
        8.2.3 实验设计
        8.2.4 实验程序
    8.3 结果与分析
        8.3.1 反应时结果分析
        8.3.2 接受率结果分析
    8.4 讨论
9 总讨论
    9.1 面孔可信任度对UG中个体决策的影响
    9.2 情绪过度泛化假说的证明
10 研究不足及展望
11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科研成果及参与课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面孔信任评价的自动化加工[J]. 徐芬,邹容,马凤玲,吴定诚.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5)
[2]公平加工的情境依赖性:来自ERP的证据[J]. 吴燕,周晓林.  心理学报. 2012(06)
[3]情绪、社会价值取向对分配公平观的影响[J]. 方学梅,陈松.  软科学. 2011(12)
[4]负性情绪刺激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ERP研究[J]. 黄宇霞,罗跃嘉.  心理学报. 2009(09)

硕士论文
[1]人际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 洪慧.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31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31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