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汉语阅读中认知老化对词长效应的影响:眼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15:57
  在拼音文字的阅读研究中,发现了稳定的词长效应,且这种效应在老年人中得以保留。汉语阅读研究也发现了词长效应,但汉语老年人是否也会保留这种词长效应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操纵词长(2字短词,4字长词)研究了汉语阅读中的老化效应。实验以26名汉语青年读者和26名汉语老年读者为被试,以64组包含2字目标词和4字目标词的陈述句为材料,被试自然阅读句子,使用眼动追随技术记录阅读时的眼动数据,使用R语言中的lme4包建立模型分析数据。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总共包括三个阶段的分析:分析一:词长对汉语青年读者和汉语老年读者的影响。我们将词长和年龄作为自变量探究其对各眼动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1)汉语阅读中存在典型的词长效应,表现在长词比短词的跳读更少,再注视率更高,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2)汉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老化效应,表现在汉语老年读者比汉语青年读者表现出更大的阅读困难(阅读得更慢,并有更长的注视以及更多的注视次数),且比青年读者阅读得更加谨慎(向前眼跳距离更短、跳读更少);(3)汉语老年读者存在比汉语青年读者更大的词长效应,老年读者在长词上的再注视率更高,有更多的注视次数和更长的总阅读时间。分...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汉语阅读中认知老化对词长效应的影响:眼动研究


图1研究总框架??2.4研究意义??

位置分布,单次,位置分布,老年读者


语老年读者的目鼬擴式??语老年读者和汉语青年读者偏好注视位置(PVL?)??次注视时的PVL??目标词在第一遍阅读中,只被单次注视时,其注视位置我们有如下发现:次注视位置比青年读者更靠近词首=?0.06,证=0.02,?/?=?2.82),长词的单短词更靠近词首的=0.06,?=?0.02,(?=?2.82)。图3a以半个字符为单位,位置上的分布比例。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对汉语青年读者来说,无论在上,分布的峰值都靠近词的中心。这也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YanetaL,211)。但是,我们发现,即使是单次注视,汉语老年读者也只有短词上的在词中心的峰值,而长词上的单次注视很少,分布没有出现明显峰值。??0.35?-I??

位置分布,位置分布,老年读者,短词


老年读者的眼跳模式??次注视的分布曲线??发现第二次注视位置在词长间和年龄组间都没有差异(〖s<?1.6),但是存在=?0.16,?5£?=?0.04,?r?=?3.95)。我们按照PVL曲线绘制的方法,绘制了第图(图3c),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长词还是短词,青年读者的第更多落在词的后半部分,而汉语老年读者的第二次注视位置往往落在短长词的词中心。汉语老年读者在短词上的加工跟青年读者类似,但在长更加困难,需要更多次的注视。而比较首次注视和第二次注视的分布图,似乎峰值在词上面有从词首到词尾方向的序列偏移。??0.35?n????0.3?-??0.25?-%?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年人与青年人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J]. 白学军,郭志英,王永胜,高晓雷,闫国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2)
[2]汉语阅读眼动控制:20年研究的总结[J]. 白学军,李馨,闫国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1)
[3]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老化:一项眼动研究[J]. 王丽红,白学军,闫国利.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06)
[4]阅读中的注意分配:序列与平行之争[J]. 马国杰,李兴珊.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1)
[5]词边界信息在中文阅读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来自中文二语学习者的证据[J]. 白学军,梁菲菲,闫国利,田瑾,臧传丽,孟红霞.  心理学报. 2012(07)
[6]词边界信息和词频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J]. 李馨,白学军,闫国利.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1(02)
[7]工作记忆中的词长效应[J]. 李毕琴,徐展,徐丽.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5)
[8]口吃者的言语计划缺陷——来自词长效应的证据[J]. 宁宁,卢春明,彭聃龄,马振玲,丁国盛.  心理学报. 2007(02)
[9]汉语中词长效应的初步实验研究[J]. 何先友,毛斌红,曾祥炎.  心理学探新. 2006(04)
[10]汉字的特性负启动效应与年龄发展的关系[J]. 王敬欣,沈德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02)

博士论文
[1]中文阅读中的老化效应: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D]. 李琳.天津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34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34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a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