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相似性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5 06:42
采用整体检测的变化察觉范式,探讨客体相似性对客体—空间型认知方式个体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行为结果显示,在不相似客体的视觉工作记忆表征任务中,客体型者在长延时条件下的成绩高于空间型者,而在相似客体的视觉工作记忆表征任务中,两者无差异;ERP结果显示,在不相似客体视觉工作记忆表征任务中,与客体型者相比,空间型者在大脑皮层诱发出更大的负SP。以上结果表明,客体型者比空间型者对不相似客体视觉工作记忆加工具有优势,其潜在机制可能在于,客体型者在不相似客体视觉工作记忆表征时的神经活动效能更高。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 2019,42(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实验1流程图
客体型者和空间型者两组被试在相似、不相似和长短延时条件下记忆的正确率如图2所示。对正确率进行2(相似性)×2(延时)×2(认知方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相似性的主效应显著,F(1,34)=43.65,p<.001,ηp2=.56,相似客体记忆的正确率(.78±.08)高于不相似客体(.70±.08);延时的主效应显著F(1,34)=9.34,p<.01,ηp2=.22,短延时条件下记忆的正确率(.75±.08)高于长延时(.73±.10);相似性与延时的交互作用显著,F(1,34)=9.39,p<.01,ηp2=.22,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对于相似客体,被试在长、短延时下的正确率无差异;对于不相似客体,被试在短延时下的正确率(.72±.07)高于长延时(.68±.08),p<.001。相似性与认知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1,34)=7.54,p<.01,ηp2=.18,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对于相似客体,两类个体的正确率无差异;对于不相似客体,客体型者的正确率(.73±.07)高于空间型者(.67±.08),p<.05。相似性、延时与认知方式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1,34)=5.51,p<.05,ηp2=.14,简单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对于相似客体,两类个体在长、短延时的正确率均无差异;对于不相似客体,客体型者和空间型者在短延时条件下记忆正确率无差异,而在长延时条件下,客体型者的正确率(.72±.07)显著高于空间型者(.64±.07),p=.001。
使用负SP作为脑电指标,分析记忆项出现时的EEG,时程为记忆项呈现到3200ms检测项出现,基线为记忆项呈现前200ms。为了更具体的分析负SP成分,参考以往的研究(Li et al.,2011),将总时程分为下面六个时间窗口:700~1000ms,1000~1400ms,1400~1800ms,1800~2200ms,2200~2700ms和2700~3200ms,在连续的时间窗口内,记忆材料的ERP以平均电压被量化。使用Bosch,Mecklinger和Friederici(2001)的电极点合并法,将电极点位置划分为12个头皮兴趣区(见图3),包括四个水平的头皮前后维度(前、中前、中央、后)和包括三个水平的头皮左右维度(左、中、右),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在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来量化多个导联和多个时间窗口的数据时,导致的统计效力的缺失(沃建中,罗良,林崇德,吕勇,2005)。删除2名脑电伪迹过多的被试数据,对其余30名被试在各个时间窗内的负SP平均波幅进行2(相似性)×2(认知方式)×3(左右维度:左部,中部,右部)×4(前后维度:前部,中前部,中央部,后部)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p值使用Greenhouse-Geisser矫正。3.2 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来自皮层慢电位的证据[J]. 沃建中,罗良,林崇德,吕勇. 心理学报. 2005(06)
硕士论文
[1]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的行为和ERP研究[D]. 宫大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96246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 2019,42(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实验1流程图
客体型者和空间型者两组被试在相似、不相似和长短延时条件下记忆的正确率如图2所示。对正确率进行2(相似性)×2(延时)×2(认知方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相似性的主效应显著,F(1,34)=43.65,p<.001,ηp2=.56,相似客体记忆的正确率(.78±.08)高于不相似客体(.70±.08);延时的主效应显著F(1,34)=9.34,p<.01,ηp2=.22,短延时条件下记忆的正确率(.75±.08)高于长延时(.73±.10);相似性与延时的交互作用显著,F(1,34)=9.39,p<.01,ηp2=.22,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对于相似客体,被试在长、短延时下的正确率无差异;对于不相似客体,被试在短延时下的正确率(.72±.07)高于长延时(.68±.08),p<.001。相似性与认知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1,34)=7.54,p<.01,ηp2=.18,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对于相似客体,两类个体的正确率无差异;对于不相似客体,客体型者的正确率(.73±.07)高于空间型者(.67±.08),p<.05。相似性、延时与认知方式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1,34)=5.51,p<.05,ηp2=.14,简单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对于相似客体,两类个体在长、短延时的正确率均无差异;对于不相似客体,客体型者和空间型者在短延时条件下记忆正确率无差异,而在长延时条件下,客体型者的正确率(.72±.07)显著高于空间型者(.64±.07),p=.001。
使用负SP作为脑电指标,分析记忆项出现时的EEG,时程为记忆项呈现到3200ms检测项出现,基线为记忆项呈现前200ms。为了更具体的分析负SP成分,参考以往的研究(Li et al.,2011),将总时程分为下面六个时间窗口:700~1000ms,1000~1400ms,1400~1800ms,1800~2200ms,2200~2700ms和2700~3200ms,在连续的时间窗口内,记忆材料的ERP以平均电压被量化。使用Bosch,Mecklinger和Friederici(2001)的电极点合并法,将电极点位置划分为12个头皮兴趣区(见图3),包括四个水平的头皮前后维度(前、中前、中央、后)和包括三个水平的头皮左右维度(左、中、右),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在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来量化多个导联和多个时间窗口的数据时,导致的统计效力的缺失(沃建中,罗良,林崇德,吕勇,2005)。删除2名脑电伪迹过多的被试数据,对其余30名被试在各个时间窗内的负SP平均波幅进行2(相似性)×2(认知方式)×3(左右维度:左部,中部,右部)×4(前后维度:前部,中前部,中央部,后部)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p值使用Greenhouse-Geisser矫正。3.2 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来自皮层慢电位的证据[J]. 沃建中,罗良,林崇德,吕勇. 心理学报. 2005(06)
硕士论文
[1]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的行为和ERP研究[D]. 宫大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96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9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