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青少年网络欺负中社会比较现象探究

发布时间:2022-02-10 02:49
  青少年网络欺负是一种在网络人际沟通和交往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表现了不同于传统欺负的特点。网络欺负中存在社会比较的现象,比较中同化效应与对比效应、优于常人与差于常人效应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会产生影响。采取合理选择社会比较方式、树立良好的网络比较榜样和调节网络比较诱发的心理压力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11(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青少年网络欺负的概述
    1.1 网络欺负的发展现状
    1.2 网络欺负中社会比较现象
2 网络欺负中比较机制分析
    2.1 同化效应
    2.2 对比效应
    2.3“优于常人”效应与“差于常人”效应
3 教育建议
    3.1 合理选择社会比较方式
    3.2 树立良好的网络比较榜样
    3.3 调节网络比较诱发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网络欺负干预研究述评[J]. 刘志军,梁楠.  基础教育. 2018(02)
[2]被妒忌:一种矛盾体验[J]. 刘得格,黄晓治,陈文晶,李文东.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1)
[3]初中生自尊和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J]. 施春华,王一茜,张静,王宝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5)
[4]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历史回放及现实预防[J]. 高中建,杨月.  青年发展论坛. 2017(02)
[5]青少年受欺负与自杀: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 黎亚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2)
[6]青少年线下攻击与网络欺负的关系:交叉滞后检验[J]. 雷雳,李征,谢笑春,舒畅.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3)
[7]“达”则兼济天下?社会比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心理机制[J]. 郑晓莹,彭泗清,彭璐珞.  心理学报. 2015(02)
[8]同伴团体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一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J]. 侯珂,邹泓,刘艳,金灿灿,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3)
[9]青少年的网络欺负特点[J]. 李娟,高雪梅,施桂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01)
[10]自发社会比较中的威胁效应及自我平衡策略[J]. 韩晓燕,迟毓凯.  心理学报. 2012(12)

硕士论文
[1]初一学生中同伴间的社会比较对信任的影响[D]. 周晓禹.浙江理工大学 2016
[2]社会比较与侵犯行为关系研究[D]. 杨璐.中国医科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18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18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d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