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识别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11:55
社会功能受损,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及精神分裂症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病情的发展,阳性症状渐不明显,而阴性症状日益突出,表现为社会功能衰退,生活被动懒散,饮食起居需家人督促或帮助料理,情感反应淡漠,言语缺乏,意志活动减退。近期研究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与社会认知能力的损伤具有密切的关联。而情绪知觉作为社会认知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作出解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知觉障碍是一种广泛的知觉性损伤,还是仅针对某种情绪的特异性损伤是当前争论的焦点。本研究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知觉障碍的性质及返回抑制能力进行探索。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的研究主要考察了在不同的情绪表情维度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识别特征;实验二的研究主要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识别损伤的返回抑制能力变化。结果显示: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情绪识别障碍,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的知觉损伤存在一定差异,对负性情绪刺激的知觉损伤更为严重,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识别损伤是一种情绪特异性损伤。2、与正常对照组...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做出反应
线索提示范式实验示意图
经典IOR实验范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面孔识别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杨程青,陆峥,王继军,陈发展,刘娜,何磊英,黄楠,李惠,唐莹莹.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2 (02)
[2]中美两国6种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J]. 汤艳清,欧凤荣,吴枫,孔令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05)
[3]精神分裂症面孔信息加工的研究进展[J]. 马雪玲,李建明,邹义壮,谭淑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6)
[4]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J]. 戴琴,冯正直. 心理学报. 2009(12)
[5]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J]. 刘登堂,杨治良,王彦,卓恺明,胡瑶,余一冥,宋振华,吴彦,徐一峰. 心理科学. 2008(05)
[6]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的执行功能分析[J]. 王慧芳.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7]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知觉的神经成像研究(综述)[J]. 李会杰,于欣,陈楚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8)
[8]精神分裂症对情绪的面部表情加工及其神经机制[J]. 莫书亮,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2)
[9]大中学生对悲伤与愉快面孔区分的特征比较[J]. 蒋长好,郭德俊,赵仑,张钦,王振宏,方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04)
[10]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初步研究[J]. 吴彦,徐一峰,王彦,卓恺明,余一旻,胡瑶,范青,李妍,江开达,施慎逊,刘登堂. 上海精神医学. 2007(04)
博士论文
[1]面孔表情图片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及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D]. 陆雪松.第一军医大学 2006
[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 刘登堂.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因素:表情强度和呈现方式[D]. 姚雪.吉林大学 2010
[2]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区情绪识别及其与社会功能相关性研究[D]. 程赓.安徽医科大学 2010
[3]精神分裂症的社会认知评估[D]. 马中子.中国医科大学 2010
[4]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特性及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D]. 李岩.复旦大学 2010
[5]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加工的实验研究[D]. 严淑琼.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研究[D]. 朱春燕.安徽医科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23146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做出反应
线索提示范式实验示意图
经典IOR实验范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面孔识别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杨程青,陆峥,王继军,陈发展,刘娜,何磊英,黄楠,李惠,唐莹莹.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2 (02)
[2]中美两国6种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J]. 汤艳清,欧凤荣,吴枫,孔令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05)
[3]精神分裂症面孔信息加工的研究进展[J]. 马雪玲,李建明,邹义壮,谭淑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6)
[4]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J]. 戴琴,冯正直. 心理学报. 2009(12)
[5]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J]. 刘登堂,杨治良,王彦,卓恺明,胡瑶,余一冥,宋振华,吴彦,徐一峰. 心理科学. 2008(05)
[6]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的执行功能分析[J]. 王慧芳.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7]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知觉的神经成像研究(综述)[J]. 李会杰,于欣,陈楚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8)
[8]精神分裂症对情绪的面部表情加工及其神经机制[J]. 莫书亮,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2)
[9]大中学生对悲伤与愉快面孔区分的特征比较[J]. 蒋长好,郭德俊,赵仑,张钦,王振宏,方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04)
[10]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初步研究[J]. 吴彦,徐一峰,王彦,卓恺明,余一旻,胡瑶,范青,李妍,江开达,施慎逊,刘登堂. 上海精神医学. 2007(04)
博士论文
[1]面孔表情图片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及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D]. 陆雪松.第一军医大学 2006
[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 刘登堂.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因素:表情强度和呈现方式[D]. 姚雪.吉林大学 2010
[2]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区情绪识别及其与社会功能相关性研究[D]. 程赓.安徽医科大学 2010
[3]精神分裂症的社会认知评估[D]. 马中子.中国医科大学 2010
[4]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特性及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D]. 李岩.复旦大学 2010
[5]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加工的实验研究[D]. 严淑琼.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研究[D]. 朱春燕.安徽医科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23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2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