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基于人际背景的青年早期抑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3 10:01
  青年早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由家庭迈向社会的转折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身心经历巨大变化、面临多种成长危机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在受到外界冲击的同时,任何心理状态及荷尔蒙分泌的变化,都会影响其情绪演变与行为趋向。另外,由于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几乎所有青年早期的人们都体验过抑郁的症状,并且青年早期的抑郁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中、晚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生。所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抑郁症状的特征、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对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抑郁倾向为核心变量,首先,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样本量约为6000人)和追踪研究设计,探讨当前青年早期(大学生)抑郁的基本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特点;其次,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友谊质量元知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脑电技术探讨这一认知现象的神经机制(反馈相关的ERP研究);此后,以班级朋友网络为基础,考察班级朋友网络各类变量(个体变量:班级朋友数量、不同连接步数朋友抑郁水平、社会网络中心性等;环境变量:班级朋友网络中心势和网络密度)对抑郁的影响。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青年期抑郁的现状及发展变化特点。抑郁存在显著...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抑郁的相关研究
        1.1 抑郁的概念
        1.2 抑郁的分类与测量方法
        1.3 与人际相关的抑郁理论
            1.3.1 抑郁的认知理论
            1.3.2 无望抑郁的认知理论
            1.3.3 社会认知理论
            1.3.4 人际情境模式
            1.3.5 人际关系理论
            1.3.6 人际背景理论模型
        1.4 青年期抑郁的流行病学检出现状
        1.5 抑郁的发展
    2 抑郁与知觉准确性及偏差的关系
        2.1 知觉准确性与偏差的内涵、联系与区别
        2.2 知觉准确性与偏差的测量与理论框架
        2.3 抑郁与知觉准确性的关系
        2.4 抑郁与知觉偏差的关系
    3 抑郁与社会网络的关系
        3.1 社会网络与社会网络分析
        3.2 抑郁与社交网络
            3.2.1 社交网络个体特征对抑郁的影响
            3.2.2 社交网络群体特征对抑郁的影响
            3.2.3 抑郁在社交网络中的相似性
            3.3.4 抑郁与社交网络:性别差异
            3.2.5 班级作为独特的社会网络
            3.2.6 班级社会网络与抑郁的关系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总体设计
    1 已有研究的不足
        1.1 青年期抑郁的基本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
        1.2 抑郁与关系知觉和元知觉的准确性及偏差的关系
        1.3 抑郁与社交网络的关系
    2 本研究的假设及拟探讨的问题
    3 本研究的意义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研究一 抑郁现状及其发展变化:两年追踪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抽样方法与被试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过程及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青年期抑郁的现状
                3.1.1 青年期抑郁的总体现状及性别差异分析
                3.1.2 青年期抑郁的年级差异分析
                3.1.3 青年期抑郁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3.1.4 青年期抑郁的检出率
                3.1.5 青年期的抑郁类型的性别差异分析
                3.1.6 青年期的抑郁类型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3.2 青年期抑郁发展变化特点及其性别差异
                3.2.1 青年期的抑郁发展变化趋势及其性别差异
                3.2.2 青年期的抑郁类型的变化趋势及其性别差异
        4 小结
    研究二 友谊质量元知觉与抑郁的关系
        子研究一 友谊质量与抑郁的关系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测量工具与分数合成
                2.3 研究程序
                2.4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抑郁与友谊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友谊质量与抑郁之间的相关关系
                3.3 友谊质量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模型
            4 小结
        子研究二 预测友谊质量和友谊质量元知觉与抑郁的关系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测量工具与分数合成
                2.3 研究过程
                2.4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3.2 预测友谊质量和友谊质量元知觉与抑郁的关系
            4 小结
        子研究三 友谊质量元知觉和实际知觉偏差及准确性与抑郁的关系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测量工具
                2.3 研究变量的分数合成
                2.4 研究程序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2 友谊质量元知觉、实际知觉偏差及准确性与抑郁的相关关系
                3.3 友谊质量元知觉和实际知觉偏差对抑郁的影响
            4 小结
        子研究四 友谊质量元知觉与抑郁的关系—来自ERP的证据
            1 实验目的与假设
            2 实验方法
                2.1 被试
                2.2 实验任务和实验程序
                2.3 EEG记录和分析
                2.4 ERP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行为结果
                3.2 脑电结果
            4 小结
    研究三 班级朋友网络对抑郁的影响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过程及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班级朋友网络特征对抑郁的影响:个体特征与班级网络变量的综合影响
                3.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2 班级朋友关系网络特征变量与抑郁的相关关系
                3.1.3 班级朋友关系网络特征变量对抑郁的影响
                3.1.4 班级朋友关系网络特征变量对抑郁的影响—班级环境变量的调节
            3.2 抑郁的相似性:直接和间接朋友的影响
                3.2.1 抑郁相似性的样例图
                3.2.2 个体抑郁与班级朋友网络中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3.2.3 个体抑郁与朋友抑郁类型之间的关系
                3.2.4 个体抑郁与朋友抑郁数量之间的关系
                3.2.5 个体抑郁与同性和异性朋友抑郁数量的关系
        4 小结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1 青年期抑郁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1.1 抑郁的总体现状
        1.2 抑郁的性别差异
        1.3 抑郁的生源地城乡差异
        1.4 抑郁的发展变化趋势
    2 友谊的知觉和元知觉准确性及偏差与抑郁的关系
        2.1 抑郁与友谊质量知觉
        2.2 抑郁与友谊质量元知觉
    3 班级朋友网络对抑郁的影响
        3.1 班级朋友网络特征对抑郁的影响
        3.2 抑郁的相似性:直接和间接朋友的影响
            3.2.1 是否有抑郁朋友对个体抑郁的影响
            3.2.2 抑郁朋友的数量对个体抑郁的影响
            3.2.3 同性与异性抑郁朋友的数量对个体抑郁的影响
            3.2.4 互选抑郁朋友的数量对个体抑郁的影响
    4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4.1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4.2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抑郁问卷
附录二 自评友谊质量问卷
附录三 预测友谊质量问卷
附录四 期望友谊质量问卷
附录五 友谊质量元知觉问卷
附录六 朋友提名问卷
附录七 ERP实验材料-友谊词汇(专家评定版)
附录八 ERP实验材料-友谊词汇(普通被试评定版)
附录九 ERP实验材料-友谊词汇(最终选定)
附录十 ERP实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十一 ERP实验后的checklist问卷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童年中后期儿童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与偏差及其对社交退缩的影响[J]. 游志麒,周然,周宗奎.  心理科学. 2013(05)
[2]抑郁遗传基础的性别差异[J]. 曹衍淼,王美萍,曹丛,陈光辉,张文新.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9)
[3]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在大一学生中的试用[J]. 杨文辉,吴多进,彭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6)
[4]抑郁情绪大学生反应抑制的眼动特点[J]. 罗新玉,陈睿,高鑫,邹吉林,周仁来.  心理科学. 2012(06)
[5]青少年抑郁综合认知模型及其性别差异[J]. 崔丽霞,史光远,张玉静,于园.  心理学报. 2012(11)
[6]青少年抑郁情绪的行为遗传学研究[J]. 侯金芹,陈祉妍,李新影,杨小冬,张建新.  心理学报. 2012(10)
[7]反馈相关负波与社会关系认知[J]. 袁媛,刘昌,沈汪兵.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0)
[8]儿童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及偏差与孤独感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J]. 游志麒,范翠英,周宗奎,孙晓军,田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5)
[9]时间估计任务中的反馈加工和行为调节:来自ERP的证据[J]. 向玲,王宝玺,张庆林.  心理学报. 2012(09)
[10]人际/非人际情境下青少年外显与内隐的自我提升[J]. 刘肖岑,桑标,窦东徽.  心理学报. 2011(11)

博士论文
[1]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 徐夫真.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大学生抑郁症的认知加工脑机制及干预研究[D]. 马莹华.大连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9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59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1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