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及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以莲花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2-09-21 18:2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失地农民问题逐渐显现,征用土地的现象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愈加庞大,这就伴随着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社会适应、身份转型及身份认同障碍等等问题的出现。到底失地农民的外显身份认同,内隐身份认同以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什么呢?本研究旨在尝试了解失地农民的外显身份认同特点,内隐身份认同特点以及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由三个部分构成:研究一使用问卷法,了解失地农民的外显身份认同的现状及特点;研究二采用实验法研究失地农民的内隐身份认同的现状及特点;研究三采用问卷法探查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失地农民的外显身份认同在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失地年限、职业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30岁以下的失地农民城镇人认同最高,学历为大专及高中的失地农民认为自己是城镇人的程度高于初中/初中以下和没上过学的失地农民。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失地农民城镇人身份认同显著高于1000元以下及2000-3000元的失地农民,职业为建筑工/杂工的失地农民的城镇人认同水平显著最低。建筑工/杂工的农村人认同最高,城镇人认同最低。(2)失地农民的内...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失地农民的概念界定
    1.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1.3 失地农民社会适应
    1.4 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
    1.5 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研究现状
        1.5.1 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困境与障碍研究
        1.5.2 影响身份认同的相关因素研究
    1.6 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1.7 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假设
3 研究一:失地农民外显身份认同的发展特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工具
        3.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失地农民外显身份认同现状及发展特点分析
        3.4.2 不同性别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差异比较
        3.4.3 不同年龄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差异比较
        3.4.4 不同文化程度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差异比较
        3.4.5 不同月收入水平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差异比较
        3.4.6 不同失地年限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差异比较
        3.4.7 不同职业类型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差异比较
    3.5 讨论
        3.5.1 失地农民的外显身份认同现状
        3.5.2 失地农民外显身份认同的特点
4 研究二:失地农民内隐身份认同的发展特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3.1 词汇收集被试
        4.3.2 词汇收集
        4.3.3 实验过程
        4.3.4 数据处理
    4.4 研究结果
        4.4.1 失地农民内隐身份认同
        4.4.2 不同性别的内隐身份认同特点
        4.4.3 不同年龄的内隐身份认同特点
        4.4.4 不同文化程度的内隐身份认同特点
        4.4.5 不同月收入的内隐身份认同特点
        4.4.6 不同失地年限的内隐身份认同特点
        4.4.7 不同职业类型的内隐身份认同特点
        4.4.8 外显身份认同与内隐身份认同的关系
    4.5 讨论
5 研究三:失地农民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方法
        5.3.1 研究工具
        5.3.2 实验过程
        5.3.3 数据处理
    5.4 研究结果
        5.4.1 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5.4.2 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
        5.4.3 失地农民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5 讨论
        5.5.1 失地农民身份类型及分布
        5.5.2 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
        5.5.3 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果
    6.2 建议
7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适应性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何艳冰,黄晓军,杨新军.  地理研究. 2017(02)
[2]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J]. 杨菊华,吴敏,张娇娇.  青年研究. 2016(04)
[3]乡愁的守望:新生代农民工集体记忆与城市适应研究[J]. 郑欣,赵呈晨.  河南社会科学. 2015(09)
[4]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及其与市民化关系研究[J]. 方翰青,谭明.  职教论坛. 2015(06)
[5]自我的整合与发展:老年期的一项重要任务[J]. 朱晶.  社会心理科学. 2014 (Z2)
[6]失地农民公民身份及其社会保障公平性研究[J]. 朱常柏,双传学.  南京社会科学. 2014(11)
[7]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基于湖北省若干县、市的分析[J]. 崔光胜.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02)
[8]近十年我国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综述[J]. 王娜娜,张金凤,郭亚琳.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01)
[9]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J]. 崔光胜,余礼信.  政策. 2014(01)
[10]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J]. 李倩,张蓉.  农村经济. 2013(11)

博士论文
[1]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 程建林.武汉大学 2009
[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 王树青.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特殊儿童身份认同、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D]. 李欣忆.重庆师范大学 2016
[2]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研究[D]. 元菁.中国海洋大学 2014
[3]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自尊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 李海莹.沈阳师范大学 2013
[4]流动儿童少年身份认同现状及其与身份凸显性的关系[D]. 刘妍洁.西南大学 2013
[5]城郊失地农民人际关系的变化和调适研究[D]. 李敏.南京师范大学 2013
[6]集中居住区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D]. 朱平翠.苏州大学 2013
[7]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研究[D]. 孟欣.华中师范大学 2012
[8]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D]. 单丹丹.陕西师范大学 2011
[9]增权:失地农民就业的社区支持研究[D]. 赵晓曼.中南民族大学 2011
[10]听障生的身份认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 罗莎.杭州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80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80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c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