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正念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2-10-15 12:06
手机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适度的使用手机可以满足人们学习娱乐与社交购物等需求,但是过度使用手机,形成手机成瘾却会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焦虑和抑郁。青少年处在发展的特殊阶段,因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学习生活上的压力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网络和手机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率呈急速上升的趋势。手机成瘾在青少年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多个国家的研究都显示,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比例在30%以上。手机成瘾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虽然许多研究都表明,手机成瘾显著正向影响焦虑和抑郁,但是其内部作用机制,特别是调节作用(手机成瘾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或者更容易导致哪些人焦虑和抑郁)却几乎还没有得到探讨。素质—应激模型不同特质的个体对压力事件和消极经历的反映是不同,也因此压力事件与消极经历产生的影响及其程度都是不同的。如果把手机成瘾(以及紧随其后的人际问题、学业问题等)看成压力因素,那么不同个体因为某些特质的不同,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以及焦虑和抑郁的程度都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探讨何种特质能够在手机成瘾与焦虑、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既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手机成瘾影响焦虑与...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手机成瘾
2.1.1 手机成瘾的概念
2.1.2 手机成瘾的测量
2.1.3 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
2.1.4 手机成瘾的影响后效
2.2 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严重性
2.3 正念
2.3.1 正念的概念
2.3.2 正念的测量
2.3.3 基于正念的干预
2.4 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2.5 正念在手机成瘾与青少年焦虑、抑郁之间的调节作用
2.6 文献总结及问题提出
2.6.1 文献总结
2.6.2 问题提出
3 研究: 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正念的调节作用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研究工具
3.2.3 数据处理
3.2.4 共同方法偏差
3.3 结果分析
3.3.1 描述性统计及人口学差异检验
3.3.2 相关分析
3.3.3 调节效应检验
4 讨论
4.1 各变量在人口学上的差异
4.2 手机成瘾、青少年焦虑、抑郁以及正念之间的关系
4.2.1 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4.2.2 正念的调节作用
4.3 基于正念的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干预设想
4.4 本研究的意义与不足
4.4.1 理论意义
4.4.2 实践意义
4.4.3 不足之处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的作用[J]. 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牛更枫.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6)
[2]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邓兆杰,黄海,桂娅菲,牛露颖,周春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01)
[3]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的初步编制[J]. 苏双,潘婷婷,刘勤学,陈潇雯,王宇静,李明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5)
[4]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抑郁和社交焦虑——基于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J]. 王明忠,范翠英,周宗奎,陈武. 心理学报. 2014(01)
[5]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与其相关因素[J]. 李玉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3)
[6]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测量、危害和发生机制[J]. 贺金波,陈昌润,鲍远纯,雷玉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6)
[7]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 陈思佚,崔红,周仁来,贾艳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2)
[8]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 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翟紫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03)
[9]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 刘红,王洪礼. 心理科学. 2011(06)
[10]正念的心理和脑机制[J]. 汪芬,黄宇霞.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1)
博士论文
[1]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 熊韦锐.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正念训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D]. 仇禹.苏州大学 2015
[2]正念减压疗法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D]. 张婷.西北师范大学 2015
[3]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的关系[D]. 欧阳文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5
[4]高中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与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袁维.湖南师范大学 2014
[5]自我概念、母亲抑郁与青少年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D]. 李荣风.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焦虑与自杀意念关系的结构模型分析[D]. 陈洁.山东大学 2013
[7]正念训练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D]. 郑春鱼.首都师范大学 2012
[8]青少年焦虑的发展与家庭功能、依恋质量的关系[D]. 吴庆兴.山东师范大学 2012
[9]心智觉知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D]. 邓玉琴.首都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91276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手机成瘾
2.1.1 手机成瘾的概念
2.1.2 手机成瘾的测量
2.1.3 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
2.1.4 手机成瘾的影响后效
2.2 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严重性
2.3 正念
2.3.1 正念的概念
2.3.2 正念的测量
2.3.3 基于正念的干预
2.4 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2.5 正念在手机成瘾与青少年焦虑、抑郁之间的调节作用
2.6 文献总结及问题提出
2.6.1 文献总结
2.6.2 问题提出
3 研究: 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正念的调节作用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研究工具
3.2.3 数据处理
3.2.4 共同方法偏差
3.3 结果分析
3.3.1 描述性统计及人口学差异检验
3.3.2 相关分析
3.3.3 调节效应检验
4 讨论
4.1 各变量在人口学上的差异
4.2 手机成瘾、青少年焦虑、抑郁以及正念之间的关系
4.2.1 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4.2.2 正念的调节作用
4.3 基于正念的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干预设想
4.4 本研究的意义与不足
4.4.1 理论意义
4.4.2 实践意义
4.4.3 不足之处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的作用[J]. 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牛更枫.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6)
[2]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邓兆杰,黄海,桂娅菲,牛露颖,周春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01)
[3]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的初步编制[J]. 苏双,潘婷婷,刘勤学,陈潇雯,王宇静,李明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5)
[4]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抑郁和社交焦虑——基于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J]. 王明忠,范翠英,周宗奎,陈武. 心理学报. 2014(01)
[5]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与其相关因素[J]. 李玉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3)
[6]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测量、危害和发生机制[J]. 贺金波,陈昌润,鲍远纯,雷玉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6)
[7]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 陈思佚,崔红,周仁来,贾艳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2)
[8]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 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翟紫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03)
[9]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 刘红,王洪礼. 心理科学. 2011(06)
[10]正念的心理和脑机制[J]. 汪芬,黄宇霞.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1)
博士论文
[1]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 熊韦锐.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正念训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D]. 仇禹.苏州大学 2015
[2]正念减压疗法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D]. 张婷.西北师范大学 2015
[3]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的关系[D]. 欧阳文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5
[4]高中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与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袁维.湖南师范大学 2014
[5]自我概念、母亲抑郁与青少年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D]. 李荣风.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焦虑与自杀意念关系的结构模型分析[D]. 陈洁.山东大学 2013
[7]正念训练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D]. 郑春鱼.首都师范大学 2012
[8]青少年焦虑的发展与家庭功能、依恋质量的关系[D]. 吴庆兴.山东师范大学 2012
[9]心智觉知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D]. 邓玉琴.首都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91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9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