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学生被忽视感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29 15:28
  <正>常言道"予人为乐,与己而乐"。亲社会行为指代社会中的个体出于自愿和主动性产生的助益于其他个体或社会的良好行为[1]。合作、安慰、捐助、同情、助人、利他、分享等都是其典型的表现形式。亲社会行为是人们获取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体验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接受者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方式。研究发现,亲社会行为有助于个体良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亲社会倾向的影响因素之一:被忽视感
    1.1 被忽视感与家庭因素关系
    1.2 被忽视感和亲社会倾向的关系
        1.2.1 依恋理论视角
        1.2.2 情绪视角
            1.2.2. 1 羞耻情绪:
            1.2.2. 2 共情:
        1.2.3 自我意识视角
2 研究展望
    2.1 明确亲社会行为动机在被忽视感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作用
    2.2 明确被忽视感和亲社会行为类型之间的关系
    2.3 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关于认知和情绪对个体道德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羞耻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J]. 姚薇,王柳生,李皓.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01)
[2]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共情的中介作用[J]. 邓林园,李蓓蕾,武永新,许睿,靳佩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安全感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J]. 孙丽君,衡书鹏,牛更枫,李俊一,杜红芹,胡祥恩.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5)
[4]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 魏曙光,孙五俊,陈洁,孙锦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5]社会排斥与个体助人意愿:归属感需求的调节作用[J]. 李沛沛,黄程,寇彧.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6]哈尔滨市中学生自尊羞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J]. 刘勇,孟庆新,赵建芳.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5)
[7]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特质抑郁的影响:反刍思维和创伤后认知改变的链式中介作用[J]. 曾庆巍,刘爱书,栗诗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4)
[8]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J]. 段宝军,张彦军.  中国学校卫生. 2014(10)
[9]儿童被忽视量表在湘潭地区871名儿童中的试用[J]. 杨世昌,杜爱玲,张亚林,王芙蓉,郭果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12)
[10]儿童忽视研究的最新进展[J]. 潘建平,李玉凤.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05)



本文编号:3697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97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