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对情绪面孔注意差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9 10:52
  反应性攻击儿童的显著特点是对社交线索的“敌意归因偏差”,主动性攻击儿童却无这种归因偏差,但主动性攻击者倾向于有“冷漠特质”,表现为无法共情等。以往研究对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少有探讨,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攻击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的早期模式可能不同。本研究基于注意优先模型和解释优先模型的争论,设计了三个实验来探讨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在加工情绪面孔时的注意特点。实验一探讨不同攻击性儿童的注意特点。用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量表对天津市某小学四五年级学生进行筛选,根据得分高低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正常儿童、反应性攻击儿童、主动性攻击儿童及混合攻击儿童即高反应攻击高主动攻击儿童),运用情绪Stroop范式,以反应时为指标,考察不同攻击性儿童受情绪面孔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无论哪种攻击类型的儿童,在判断图片颜色时,都更容易受到愤怒情绪的影响;同时,四类儿童相比较,无论在判断哪种情绪表情图片的颜色时,主动性攻击儿童反应时很短,确实更不容易受到情绪信息的影响,而反应性攻击儿童则更容易受到情绪信息的影响。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结合眼动技术,运用更为灵敏的眼动指标,探究攻击儿童的注意特点,为实验一...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
        1.1 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的概念及特点
        1.2 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的理论基础
    2 攻击儿童社会情绪信息加工理论及研究现状
        2.1 反应性攻击儿童的注意的理论模型及其研究现状
        2.2 主动性攻击儿童的注意的理论模型及研究现状
    3 两类攻击儿童社会信息加工领域眼动技术的应用
        3.1 眼动技术在注意领域的应用
        3.2 眼动技术在攻击领域的研究现状
    4 研究范式及材料的选择
        4.1 研究范式的选择
        4.2 研究材料的选择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1 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假设
    4 研究意义
        4.1 理论意义
        4.2 实践意义
        4.3 创新之处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1 实验一 反应性与主动性攻击儿童情绪面孔加工注意特点的差异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方法
        1.3 结果
        1.4 分析与讨论
    2 实验二 反应性与主动性攻击儿童情绪面孔加工注意特点差异的眼动研究
        2.1 实验目的
        2.2 方法
        2.3 结果
        2.4 分析讨论
    3 实验三 反应性与主动性攻击儿童表情识别能力差异的眼动实验
        3.1 实验目的
        3.2 方法
        3.3 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第四部分 总讨论
    1 反应性攻击儿童情绪面孔加工的特点
        1.1 反应性攻击儿童受情绪面孔的干扰程度
        1.2 反应性攻击儿童对面孔表情的识别能力
    2 主动性攻击儿童情绪面孔加工的特点
        2.1 主动性攻击儿童受情绪面孔的干扰程度
        2.2 主动性攻击儿童对面孔表情的识别能力
    3 两类攻击儿童情绪面孔加工特点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4 教育建议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本文编号:3746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46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