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中负性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

发布时间:2023-04-04 22:16
  作为辨别他人情感的重要标志,面孔表情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非言语社会交往。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除敏感于知觉威胁相关刺激,还会对动机意义不同的刺激信息表现出不同的加工模式。虽已有研究发现不同效价的面孔表情存在注意时间维度上的三阶段加工,却并没有针对纯负性面孔表情进行针对性地探讨。鉴于现有研究多从空间维度,而较少从时间维度上探讨不同负性情绪相关的注意和知觉加工时间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探究注意影响不同动机性和威胁性负性面孔表情加工的时间动态特征,从而增强负性面孔表情的感知能力,帮助个体更好地规避风险。实验一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考察愤怒和恐惧动机性相反的负性表情。行为结果发现,即使对于动机趋向性明显不同的负性表情,依旧存在间隔主效应。ERP结果则表明,不同于负性情绪的早期自动化加工,当面孔刺激类型为动机方向性显著不同的愤怒和恐惧表情时,中性面孔比恐惧表情诱发了更大的P1波幅。愤怒和恐惧表情比中性条件下的N170波幅更大。相较于愤怒和中性表情,恐惧面孔的LPP波幅则更正。实验二同采用实验一相同范式,选取厌恶和悲伤威胁性相反的负性表情。行为结果仅发现了间隔主效...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面孔表情加工
        1.1.1 面孔表情加工的主要ERP成分
        1.1.2 面孔表情加工的相应激活脑区
    1.2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及注意瞬脱效应
    1.3 负性面孔表情与注意加工的电生理学研究
        1.3.1 负性面孔表情定义及其注意偏向性
        1.3.2 不同动机性负性面孔表情与注意的加工机制
        1.3.3 不同威胁性负性面孔表情与注意的加工机制
2 问题提出
    2.0 已有研究的不足
    2.1 研究思路
    2.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意义
3 实验一 RSVP中不同动机趋向性负性面孔表情加工的ERP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被试
        3.2.3 实验材料
        3.2.4 实验程序
        3.2.5 ERP记录
        3.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行为结果
        3.3.2 ERP结果
    3.4 讨论
4 实验二 RSVP中不同威胁性负性面孔表情加工的ERP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被试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程序
        4.2.5 ERP记录
        4.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行为结果
        4.3.2 ERP结果
    4.4 讨论
5 总讨论
    5.1 注意对负性面孔表情加工行为结果的影响
    5.2 负性面孔表情加工的ERP效应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 总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782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82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7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