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 ——以制造业一线工人为例
发布时间:2024-10-05 03:36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一线工人人员流动频繁,其员工离职率持续增高,企业用工形势不容乐观。组织承诺是研究员工对组织忠诚的重要方式。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关系着员工是否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以往的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高管和白领员工,对于制造业一线员工关注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一线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工作满意度量表》,并借鉴了Meyer&Allen三维模型核心概念的组织承诺问题分类进行组织承诺评估。本研究从某跨国制造业企业在中国的8家下属企业入职一年内的一线工人中抽取了270人的研究样本,探讨制造业一线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总体特点以及他们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考察了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与的关系。 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制造业一线工人工作满意度的三个维度均处于“一般”与“基本满意”之间,且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稳定,职业发展和工作内容。制造业一线工人组织承诺也处于“一般”与“基本满意”之间。 (2)制造业一线工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在性别、教育程度及年龄分组的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在工作满意度...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和过程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过程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2.1.2 工作满意度的理论
2.1.3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2.1.4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2.1.5 工作满意度研究存在的主要分歧及局限
2.2 组织承诺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2.1 组织承诺的概念及结构
2.2.2 组织承诺的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
2.2.3 组织承诺的测量
2.2.4 组织承诺的研究趋势
2.3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2.4 研究假设与创新点
第3章 实证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工具
3.1.3 施测程序
3.1.4 数据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度及效度
3.2.2 组织承诺的评估
3.2.3 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
3.2.4 一线工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3.2.5 一线员工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的相关性分析
3.2.6 一线员工组织承诺对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3.3 讨论
3.3.1 制造业一线工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总体状况
3.3.2 制造业一线工人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相关
3.3.3 制造业一线工人组织承诺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3.4 深度访谈
3.4.1 访谈原因与问题
3.4.2. 访谈对象
3.4.3 访谈内容总结与讨论
第4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对企业的建议
4.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深度访谈内容
致谢
本文编号:4007493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和过程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过程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2.1.2 工作满意度的理论
2.1.3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2.1.4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2.1.5 工作满意度研究存在的主要分歧及局限
2.2 组织承诺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2.1 组织承诺的概念及结构
2.2.2 组织承诺的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
2.2.3 组织承诺的测量
2.2.4 组织承诺的研究趋势
2.3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2.4 研究假设与创新点
第3章 实证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工具
3.1.3 施测程序
3.1.4 数据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度及效度
3.2.2 组织承诺的评估
3.2.3 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
3.2.4 一线工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3.2.5 一线员工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的相关性分析
3.2.6 一线员工组织承诺对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3.3 讨论
3.3.1 制造业一线工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总体状况
3.3.2 制造业一线工人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相关
3.3.3 制造业一线工人组织承诺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3.4 深度访谈
3.4.1 访谈原因与问题
3.4.2. 访谈对象
3.4.3 访谈内容总结与讨论
第4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对企业的建议
4.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深度访谈内容
致谢
本文编号:4007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007493.html
上一篇:《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人格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