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 ————以解释水平为中介
发布时间:2023-04-08 04:47
决策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多,本研究整合有关环保决策的最新研究视角,探讨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以及提出了一个可能的中介变量:解释水平。考察它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一分为两个实验,研究1a通过实验室实验初步探究不同稀缺感人群对环保决策的影响。采用实验法,以120名在校本科生为被试,环保决策任务选用森林管理游戏范式,因变量以砍伐树木多少为指标。结果发现,启动高稀缺感的大学生,所砍树木较多,表明其较倾向于做出非环保决策;而启动低稀缺感的大学生,所砍树木较少,表明其较倾向于做出环保决策。研究1b首先通过预实验验证了稀缺感的启动方法与控制了无关变量,然后通过现场实验方式,操纵高低稀缺感,探讨不同稀缺感人群对环保决策的影响。以60名在校本科生为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稀缺感启动条件下,环保决策任务选用Ashley和Elizabeth在文章中使用的环保决策问题范式来测量。结果发现,启动高稀缺感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垃圾扔到不可回收垃圾桶做出非环保决策;而启动低稀缺感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垃圾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做出环保决策。研究二分为两个实验,研究二...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稀缺感
1.1.1 稀缺感的概念
1.1.2 稀缺感的自我调节模型
1.1.3 稀缺感的测量方法
1.1.4 稀缺感的相关研究
1.1.4.1 稀缺感对反社会行为的影响
1.1.4.2 稀缺感对竞争行为的影响
1.1.4.3 稀缺感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1.1.5 稀缺感的小结
1.2 解释水平
1.2.1 解释水平的概念
1.2.2 解释水平的基本观点
1.2.3 解释水平的研究方法
1.2.4 解释水平的相关研究
1.2.4.1 解释水平与跨期决策
1.2.4.2 解释水平与时间距离
1.2.5 解释水平的小结
1.3 环保决策
1.3.1 环保决策的概念
1.3.2 环保决策的相关理论
1.3.3 环保决策的研究方法
1.3.4 环保决策的相关研究
1.4 文献小结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意义
2.5 创新点
第3章 研究一 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
3.1 研究1a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虚拟情境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假设
3.1.3 研究方法
3.1.3.1 被试
3.1.3.2 研究材料
3.1.3.3 研究程序
3.1.3.4 数据处理
3.1.4 结果与分析
3.1.5 讨论
3.2 研究1b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真实情境
3.2.1 预实验:检验稀缺感启动方法的有效性
3.2.1.1 被试
3.2.1.2 研究材料
3.2.1.3 研究程序
3.2.1.4 数据处理
3.2.2 预实验结果与分析
3.2.3 研究目的
3.2.4 研究假设
3.2.5 研究方法
3.2.5.1 被试
3.2.5.2 研究材料
3.2.5.3 研究程序
3.2.5.4 数据处理
3.2.6 结果与分析
3.2.7 讨论
第4章 研究二 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解释水平的中介作用
4.1 研究2a解释水平的中介作用:问卷法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假设
4.1.3 研究方法
4.1.3.1 被试
4.1.3.2 研究材料
4.1.3.3 研究程序
4.1.3.4 数据处理
4.1.4 结果与分析
4.1.5 讨论
4.2 研究2b解释水平对环保决策的影响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假设
4.2.3 研究方法
4.2.3.1 被试
4.2.3.2 研究材料
4.2.3.3 研究程序
4.2.3.4 数据处理
4.2.4 结果与分析
4.2.5 讨论
第5章 总讨论
5.1 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
5.2 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解释水平的中介作用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786034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稀缺感
1.1.1 稀缺感的概念
1.1.2 稀缺感的自我调节模型
1.1.3 稀缺感的测量方法
1.1.4 稀缺感的相关研究
1.1.4.1 稀缺感对反社会行为的影响
1.1.4.2 稀缺感对竞争行为的影响
1.1.4.3 稀缺感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1.1.5 稀缺感的小结
1.2 解释水平
1.2.1 解释水平的概念
1.2.2 解释水平的基本观点
1.2.3 解释水平的研究方法
1.2.4 解释水平的相关研究
1.2.4.1 解释水平与跨期决策
1.2.4.2 解释水平与时间距离
1.2.5 解释水平的小结
1.3 环保决策
1.3.1 环保决策的概念
1.3.2 环保决策的相关理论
1.3.3 环保决策的研究方法
1.3.4 环保决策的相关研究
1.4 文献小结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意义
2.5 创新点
第3章 研究一 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
3.1 研究1a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虚拟情境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假设
3.1.3 研究方法
3.1.3.1 被试
3.1.3.2 研究材料
3.1.3.3 研究程序
3.1.3.4 数据处理
3.1.4 结果与分析
3.1.5 讨论
3.2 研究1b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真实情境
3.2.1 预实验:检验稀缺感启动方法的有效性
3.2.1.1 被试
3.2.1.2 研究材料
3.2.1.3 研究程序
3.2.1.4 数据处理
3.2.2 预实验结果与分析
3.2.3 研究目的
3.2.4 研究假设
3.2.5 研究方法
3.2.5.1 被试
3.2.5.2 研究材料
3.2.5.3 研究程序
3.2.5.4 数据处理
3.2.6 结果与分析
3.2.7 讨论
第4章 研究二 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解释水平的中介作用
4.1 研究2a解释水平的中介作用:问卷法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假设
4.1.3 研究方法
4.1.3.1 被试
4.1.3.2 研究材料
4.1.3.3 研究程序
4.1.3.4 数据处理
4.1.4 结果与分析
4.1.5 讨论
4.2 研究2b解释水平对环保决策的影响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假设
4.2.3 研究方法
4.2.3.1 被试
4.2.3.2 研究材料
4.2.3.3 研究程序
4.2.3.4 数据处理
4.2.4 结果与分析
4.2.5 讨论
第5章 总讨论
5.1 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
5.2 稀缺感对环保决策的影响,解释水平的中介作用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786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8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