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赖克的精神分析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0 21:00
西奥多·赖克(Theodor Reik,1888-1969)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也是弗洛伊德最忠诚的学生之一。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临床技术及精神分析的应用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理论方面,赖克在对弗洛伊德理论继承、吸收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驱力理论,认为性驱力和自我驱力是人类两大驱力种类,人类行为在本质上是由紧张和放松两个原则决定的,是二者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了对爱的新解读,认为爱与性不同,爱是文明的产物。此外,赖克对受虐现象做出了详细的讨论,将受虐分为性受虐狂和社会层面的社会受虐倾向两种,后者是一个非性的概念,是一种特定的生活态度。 赖克提出了精神分析的新技术,即“用第三只耳朵倾听”的技术,强调分析师的潜意识的作用,将分析过程视为是分析师潜意识与患者潜意识之间的“二重唱”,分析师要进行自我分析,注意到自己因患者而引起的反应。另外,赖克还将精神分析推进至其他应用领域的研究,用精神分析的视角来解读文化、艺术、宗教等现象,扩展了精神分析的应用范围。 赖克作为精神分析的先驱人物,其理论观点渗入到后来的精神分析发展中,对主体间性理论和反移情理论及其他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他也有...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论文选题的缘由或意义
1.1 作为一位精神分析的先驱人物,赖克的思想长期被忽视
1.2 赖克的思想具有创造性,丰富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内涵
1.3 赖克对扩大精神分析的应用研究范围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 国外研究概况
2.2 国内研究概况
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4. 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1章 生平与著述
1.1 个人生平
1.1.1 平凡的青少年生活
1.1.2 接触精神分析
1.1.3 德国和荷兰的精神分析生涯
1.1.4 美国的职业发展
1.2 主要著作和研究领域
第2章 思想来源
2.1 哲学的影响:尼采
2.2 文学的影响:施尼茨勒
2.3 精神分析的影响:弗洛伊德、亚伯拉罕
2.3.1 弗洛伊德
2.3.2 亚伯拉罕
第3章 潜意识理论
3.1 核心概念
3.1.1 意识的观察与潜意识的观察
3.1.2 推测与理解
3.2 “理解”的心理机制
3.3 了解他人潜意识的途径
3.3.1 自由浮动注意
3.3.2 自我分析与道德勇气
第4章 驱力理论
4.1 质疑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
4.1.1 性与自我驱力的概念混淆
4.1.2 性和爱的概念混淆
4.1.3 对性无能和性冷淡原因的解释
4.2 性驱力与自我驱力
4.2.1 性驱力
4.2.2 自我驱力
4.3 爱情的新解读
4.3.1 爱的情感准备
4.3.2 爱的产生
4.3.3 浪漫的本质
4.3.4 三种驱力的融合
第5章 受虐狂与社会受虐倾向
5.1 受虐狂的特征
5.1.1 幻想的特殊意义
5.1.2 悬浮的特征
5.1.3 感情外露的特征
5.1.4 挑衅的因素
5.2 受虐狂的心理动力学
5.3 受虐狂的来源
5.4 受虐狂的性别差异
5.5 社会受虐倾向
第6章 精神分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
6.1 精神分析在文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6.1.1 犹太人诙谐的特点
6.1.2 犹太人的心理
6.2 精神分析在神话与宗教领域的应用研究
第7章 总体评价
7.1 主要贡献
7.1.1 突破了弗洛伊德学说的泛性论
7.1.2 提出了精神分析治疗新技术
7.1.3 扩大了精神分析的应用领域
7.1.4 推动了美国非医学精神分析的发展
7.2 主要局限
7.2.1 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弗洛伊德理论的生物学化窠臼
7.2.2 没有形成系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
7.2.3 过分强调分析师天生特质对治疗的作用
7.3 主要影响
7.3.1 对当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7.3.2 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25314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论文选题的缘由或意义
1.1 作为一位精神分析的先驱人物,赖克的思想长期被忽视
1.2 赖克的思想具有创造性,丰富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内涵
1.3 赖克对扩大精神分析的应用研究范围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 国外研究概况
2.2 国内研究概况
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4. 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1章 生平与著述
1.1 个人生平
1.1.1 平凡的青少年生活
1.1.2 接触精神分析
1.1.3 德国和荷兰的精神分析生涯
1.1.4 美国的职业发展
1.2 主要著作和研究领域
第2章 思想来源
2.1 哲学的影响:尼采
2.2 文学的影响:施尼茨勒
2.3 精神分析的影响:弗洛伊德、亚伯拉罕
2.3.1 弗洛伊德
2.3.2 亚伯拉罕
第3章 潜意识理论
3.1 核心概念
3.1.1 意识的观察与潜意识的观察
3.1.2 推测与理解
3.2 “理解”的心理机制
3.3 了解他人潜意识的途径
3.3.1 自由浮动注意
3.3.2 自我分析与道德勇气
第4章 驱力理论
4.1 质疑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
4.1.1 性与自我驱力的概念混淆
4.1.2 性和爱的概念混淆
4.1.3 对性无能和性冷淡原因的解释
4.2 性驱力与自我驱力
4.2.1 性驱力
4.2.2 自我驱力
4.3 爱情的新解读
4.3.1 爱的情感准备
4.3.2 爱的产生
4.3.3 浪漫的本质
4.3.4 三种驱力的融合
第5章 受虐狂与社会受虐倾向
5.1 受虐狂的特征
5.1.1 幻想的特殊意义
5.1.2 悬浮的特征
5.1.3 感情外露的特征
5.1.4 挑衅的因素
5.2 受虐狂的心理动力学
5.3 受虐狂的来源
5.4 受虐狂的性别差异
5.5 社会受虐倾向
第6章 精神分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
6.1 精神分析在文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6.1.1 犹太人诙谐的特点
6.1.2 犹太人的心理
6.2 精神分析在神话与宗教领域的应用研究
第7章 总体评价
7.1 主要贡献
7.1.1 突破了弗洛伊德学说的泛性论
7.1.2 提出了精神分析治疗新技术
7.1.3 扩大了精神分析的应用领域
7.1.4 推动了美国非医学精神分析的发展
7.2 主要局限
7.2.1 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弗洛伊德理论的生物学化窠臼
7.2.2 没有形成系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
7.2.3 过分强调分析师天生特质对治疗的作用
7.3 主要影响
7.3.1 对当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7.3.2 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25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92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