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个人信息的有意隐藏:藏秘及其后果和应对

发布时间:2024-11-03 05:58
   藏秘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由于秘密的不公开性,使得藏秘的研究发展缓慢。近年来学界主要关注藏秘的消极影响(如负担感及自我惩罚等),而对藏秘的积极影响研究(如社会保护及亲社会谎言等)较少。学者们提出了秘密抑制模型、专注模型、持续性思维模型和共享现实理论等来解释消极影响的机制,并发现通过吐露秘密、发挥创造性、训练情绪标记和自我意识等途径可以应对藏秘的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对藏秘的概念做出更准确统一的界定,并寻求更精准特定的测量与操纵方式,探索藏秘的积极结果及影响机制,深化藏秘的理论研究,并推动藏秘研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藏秘的概念及测量
    2.1 藏秘的概念
    2.2 藏秘的测量和操纵
        2.2.1 自我隐瞒倾向量表
        2.2.2 一般秘密问卷
        2.2.3 藏秘作为非连续变量来操纵
        2.2.4 小结
3 藏秘的动机
4 藏秘对个人的影响
    4.1 藏秘的积极影响
        4.1.1 社会保护
        4.1.2 社交安全
        4.1.3 亲社会谎言
        4.1.4 保护知识和重要信息
        4.1.5 增强对组织或共同身份的认同
        4.1.6 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创造性
    4.2 藏秘的消极影响
        4.2.1 损害身心健康
        4.2.2 负担感和疲劳感
        4.2.3 损害幸福感
        4.2.4 损耗自我调节能力
        4.2.5 自我惩罚
5 藏秘的消极影响的解释模型
    5.1 秘密抑制模型
    5.2 秘密专注模型
    5.3 持续思维模型
    5.4 紊乱的情绪调节策略
    5.5 共享现实理论
    5.6 对解释模型的总结
6 藏秘的应对
    6.1 吐露秘密
    6.2 发挥创造性
    6.3 训练情绪标记和自我意识
7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7.2.1 廓清藏秘的概念
        7.2.2 探索更加准确可靠的操纵方法
        7.2.3 探索藏秘的积极结果
        7.2.4 挖掘藏秘的影响机制
        7.2.5 深化藏秘的理论研究
        7.2.6 拓展藏秘研究的广度



本文编号:4010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010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6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