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受教育程度与孩子主观幸福感——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的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4 21:50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提升所有受教育者的幸福,而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学习人际互动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最近端的微观环境。因此本文拟以家庭为单位,采用2013~2014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对学生5项短期情绪值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公因子作为衡量其主观幸福感的指标,进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家庭受教育程度(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以及二者交互项)与孩子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父亲或母亲任何一方高学历均对孩子主观幸福感起负向影响,其交互项虽对孩子主观幸福感起积极作用,但父母双方均高学历的最终效应则加剧其对孩子主观幸福感的抑制性。最后本文基于家庭层面,提出家长应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构建正确的社会认知体系以及鼓励其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提高孩子的幸福感。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数据、变量与模型构建
(一) 数据来源
(二) 变量设置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 计量模型构建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1. 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家庭经济条件
2. 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孩子学习督促
3. 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孩子亲密关系
(二) 因子分析
(三)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
1. 解释变量。
2. 控制变量。
(四) 稳健性检验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编号:4019976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数据、变量与模型构建
(一) 数据来源
(二) 变量设置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 计量模型构建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1. 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家庭经济条件
2. 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孩子学习督促
3. 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孩子亲密关系
(二) 因子分析
(三)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
1. 解释变量。
2. 控制变量。
(四) 稳健性检验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编号:4019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01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