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范畴的重量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程度范畴的重量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概念表征是以感知觉运动经验为基础的。隐喻作为人们表达抽象概念的重要方式,往往还有其心理意义。在语言中,重量概念常常被用来表征程度范畴。鉴于此,我们认为这种隐喻式语言可能也存在于自然心理层面。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程度范畴的重量隐喻及其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实验1、2采用天平(表征物理重量)和程度副词(汉语中程度范畴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启动范式探讨重量概念和程度范畴的关系。实验3采用自我回忆的方式,探讨重量概念会否以程度隐喻的形式影响个体的认知。实验1发现当天平的指针(代表重的概念)与高程度副词呈现的方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间最短,正确率最高,这表明重量概念的启动影响程度副词的加工判断。实验2排除了指针隐含的方向概念对程度副词加工判断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实验1出现的一致效应是由重量概念造成的。实验3发现重量概念的启动会影响被试的反应程度,回忆了重物经历的被试所做出的行为反应程度性更高,这表明我们的社会认知判断及选择同样受程度范畴的重量隐喻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度范畴的重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程度范畴具身于重量概念。程度范畴的重量隐喻是重量概念导致高估行为出现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重量 程度副词 具身认知 概念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文献综述10-26
- 1.1 具身认知理论10-16
- 1.1.1 传统认知科学的困境10-11
- 1.1.2 具身认知的兴起11-13
- 1.1.3 具身认知的内涵13-14
- 1.1.4 具身认知的概念表征观14-16
- 1.2 隐喻16-22
- 1.2.1 隐喻理论述评16-19
- 1.2.2 隐喻研究方法19
- 1.2.3 关于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19-22
- 1.3 重量隐喻22-23
- 1.3.1 重量隐喻概念22
- 1.3.2 重量隐喻研究现状22-23
- 1.4 程度范畴23-24
- 1.4.1 程度范畴的涵义23
- 1.4.2 程度范畴的表达方式23-24
- 1.4.3 程度副词24
- 1.5 问题提出24-26
- 2 实验 126-30
- 2.1 目的和假设26
- 2.2 方法26-28
- 2.2.1 被试26
- 2.2.2 材料26-27
- 2.2.3 实验设计27
- 2.2.4 实验程序27-28
- 2.3 结果与分析28-29
- 2.4 讨论29-30
- 3 实验 230-33
- 3.1 目的和假设30
- 3.2 方法30-31
- 3.2.1 被试30
- 3.2.2 实验材料30
- 3.2.3 实验设计30
- 3.2.4 实验程序30-31
- 3.3 结果与分析31
- 3.4 讨论31-33
- 4 实验 333-36
- 4.1 目的和假设33
- 4.2 方法33-34
- 4.2.1 被试33
- 4.2.2 实验材料33-34
- 4.2.3 实验设计34
- 4.2.4 实验程序34
- 4.3 结果与分析34-35
- 4.4 讨论35-36
- 5 总讨论36-39
- 5.1 重量概念表征程度范畴的心理现实性36
- 5.2 隐喻与架构机制36-37
- 5.3 程度范畴的重量隐喻对认知判断的影响37-39
- 6 结论与展望39-40
- 参考文献40-46
- 附录 实验4实验材料46-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霞;;《论》《孟》《老》《庄》的程度副词及其与明清的比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群;;“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构式探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万秋;;程度副词“非常”来源浅析[J];文教资料;2009年18期
4 张志莹;;洛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J];考试周刊;2011年27期
5 田晓荣;渭南方言的程度副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鲜丽霞;试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J];昌吉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7 曾晓洁;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年01期
8 周勤;简阳方言的程度副词“多”、“少”、“多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张诒三;《三国志·魏书》程度副词的特点[J];殷都学刊;2001年03期
10 肖奚强;谈程度副词“太_1”和“太_2”[J];零陵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晓梅;;汉语贬义高义程度副词略说[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邱晨;;安阳市区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3 张颖;;程度副词“很”与“非常”[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赵宏;;日语口语中的程度副词使用特征[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肖惠萍;;“程度副词+名词”的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及发展趋势[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新云;;浅谈山东方言中的部分程度副词——以西齐方言区作为研究对象[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8 叶斌;;《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的传承与创新——以“孔”、“好”互通为例[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2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3 崔山佳;“全面”只是名词吗?[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刘慧英;口语语病的两个语法成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5 吴天锡;口语交际时,怎样巧妙有效地进行会话?[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立红;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高宁;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共现的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赵军;现代汉语程度量及其表达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文杰;现代汉语程度范畴表达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氏娴(Huvnh Thi Nhan);汉语越南语形容词程度表示法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朴镇秀;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程度范畴的重量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5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