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母亲的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其教养方式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幼儿母亲的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其教养方式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有益健康模型(Salutogenic Model,SM)受到了大量关注,该模型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种普遍的弹性资源(General Resilience Resources,GRR),这些资源有助于人们将世界看作是高度一致的。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SOC)是其中得以操作化的一个关键概念,是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意味着个体是否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压力,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取向。心理一致感是个体应对压力源、维护和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目前对心理一致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心理健康、情绪、疾病和幸福感;压力源、应激水平和压力应对方式;以及自尊、自我效能感等人格特征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以347名3-6岁幼儿的母亲为被试,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母亲教养方式量表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为研究工具,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幼儿母亲进行施测,考察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状况、教养方式特点、社会支持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在母亲年龄、家庭年收入等方面差异显著,而在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状况方面差异不显著。研究显示,30岁以上的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显著高于30岁以下的幼儿母亲,家庭年收入高的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显著高于家庭年收入低的幼儿母亲。(2)幼儿母亲的教养方式在幼儿年龄、幼儿性别、母亲职业状况等方面差异不显著,但在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母亲出生地(城镇or农村)等方面均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年龄较大的幼儿母亲(30岁以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幼儿母亲(本科及以上)、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幼儿母亲以及出生于城镇的幼儿母亲更多地采用民主型教养。(3)幼儿母亲的社会支持度在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以及家庭年收入间均差异显著。表现为年龄较大的幼儿母亲(30岁以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幼儿母亲(本科及以上)、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幼儿母亲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好;企事业单位就职的幼儿母亲比个人经商的幼儿母亲和全职幼儿母亲能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4)总结研究数据,结论表明:优质幼儿母亲(年龄30岁以上,学历本科及以上,职业稳定,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幼儿母亲)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高的心理一致感、以及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5)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与教养方式显著相关,其中民主型教养与心理一致感显著正相关,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不一致型教养与心理一致感显著负相关;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6)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民主型、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不一致型教养方式之间中介效应显著,其中,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民主型、溺爱型、专制型、不一致型教养方式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2.12%,50.18%,43.29%,70.09%;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放任型教养方式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4.33%。
【关键词】:心理一致感 社会支持 母亲教养方式 中介效应 幼儿母亲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27
- 1.1 心理一致感研究综述11-16
- 1.1.1 心理一致感的概念及结构11
- 1.1.2 心理一致感的影响路径11-12
- 1.1.3 心理一致感的稳定性研究12
- 1.1.4 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研究12-14
- 1.1.5 心理一致感与情绪的关系研究14
- 1.1.6 心理一致感的作用机制研究(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14-15
- 1.1.7 心理一致感量表的信效度研究与修订使用15-16
- 1.2 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16-20
- 1.2.1 教养方式研究的缘起和取向16-17
- 1.2.2 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17-19
- 1.2.3 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19-20
- 1.3 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20-24
- 1.3.1 社会支持的概念20-21
- 1.3.2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21
- 1.3.3 社会支持的分类21-22
- 1.3.4 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22-23
- 1.3.5 社会支持的测量23-24
- 1.4 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24-27
- 1.4.1 社会支持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24
- 1.4.2 心理一致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24-25
- 1.4.3 社会支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25-26
- 1.4.4 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和教养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26-27
- 2 问题提出27-29
- 3 研究意义29-30
- 3.1 理论意义29
- 3.2 实践意义29-30
- 4 研究目的30-31
- 5 研究假设31-32
- 6 研究方法32-34
- 6.1 被试选择32
- 6.2 问卷发放、回收及筛除标准32
- 6.3 研究工具32-33
- 6.3.1 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32
- 6.3.2 母亲教养方式问卷32-33
- 6.3.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33
- 6.3.4 人口学资料调查表33
- 6.4 统计软件33-34
- 7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34-54
- 7.1 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状况的统计与分析34-38
- 7.1.1 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的总体情况34
- 7.1.2 不同年龄的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的差异34-35
- 7.1.3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的差异35
- 7.1.4 不同职业状况的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的差异35
- 7.1.5 不同家庭收入状况的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的差异35-36
- 7.1.6 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在陪伴孩子时间上的差异36
- 7.1.7 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在孩子主要陪伴人上的差异36-37
- 7.1.8 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在孩子一年入医次数上的差异37
- 7.1.9 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在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上的差异37
- 7.1.10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在对自己与孩子关系评价上的差异37-38
- 7.2 幼儿母亲教养方式特点的统计与分析38-44
- 7.2.1 幼儿母亲教养方式的总体情况38
- 7.2.2 不同年龄的幼儿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38-39
- 7.2.3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幼儿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39-40
- 7.2.4 不同职业状况的幼儿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40-41
- 7.2.5 不同家庭年收入的幼儿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41-42
- 7.2.6 不同出生地(城镇or农村)的幼儿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42
- 7.2.7 幼儿母亲教养方式在儿童年龄上的差异42-43
- 7.2.8 幼儿母亲教养方式在儿童性别上的差异43-44
- 7.2.9 幼儿母亲教养方式在对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评价上的差异44
- 7.3 幼儿母亲社会支持状况的统计与分析44-47
- 7.3.1 幼儿母亲社会支持的整体情况44-45
- 7.3.2 不同年龄的幼儿母亲社会支持的差异45
- 7.3.3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幼儿母亲社会支持的差异45-46
- 7.3.4 不同职业状况的幼儿母亲社会支持的差异46-47
- 7.3.5 不同家庭年收入的幼儿母亲社会支持的差异47
- 7.4 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47-48
- 7.4.1 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与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47-48
- 7.4.2 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与其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48
- 7.4.3 幼儿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其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48
- 7.5 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及教养方式间的中介作用分析48-54
- 8 讨论54-62
- 8.1 幼儿母亲心理一致感的特点54-56
- 8.2 幼儿母亲教养方式的特点56-58
- 8.3 幼儿母亲社会支持的状况58-59
- 8.4 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59-62
- 8.4.1 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与其教养方式的关系59
- 8.4.2 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59-60
- 8.4.3 幼儿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60
- 8.4.4 幼儿母亲的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和教养方式间的中介作用分析60-62
- 9 研究结论62-63
- 10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71
- 附录:本研究所用问卷71-78
- 致谢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玉梅;姚本先;;心理一致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研究;2008年06期
2 奚桃;张仲明;肖钟萍;雷园媛;;国内外心理一致感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1期
3 包蕾萍;;心理一致感对失业者压力体验的中介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4 蔡亮;张仲明;李红;;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13年04期
5 周厚余;郑全全;;心理一致感的潜结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6 陶让;;全国林业美术训练班在成都举办[J];野生动物;1983年05期
7 周颖;李滢;刘俊升;;心理一致感在青少年压力应对中的中介效应检验[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8 李玉姣;李振兴;郭成;;大学生心理一致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刘俊升;周颖;魏超波;;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发展及其应激水平[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7期
10 郑新夷;管晶晶;;大学生自我与他人表征对心理一致感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包蕾萍;;心理一致感对失业者压力体验的中介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俊升;周颖;;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应付方式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何玉梅;姚本先;;大学生心理一致感与生活应激及其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看到了“三项教育”取得的明显成效[N];人民公安报;2001年
2 余增明;让败诉方败得心服口服[N];江苏经济报;2001年
3 特约通讯员 马颖 记者 马三成;一人一把椅 两人一张桌[N];解放军报;2001年
4 记者 李永为;畅谈考察感受 积极参政议政[N];吉林日报;2000年
5 记者 刘廷艳;同舟共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协商新报;2006年
6 曲铤 李丽辉 孙成海;龙山区培训社区干部力度大[N];辽源日报;2005年
7 杨 锐;创建学习型党支部 培养知识型公务员[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本版编辑 记者 张新民 记者 李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N];天津日报;2006年
9 陈显和 张冲生 朱绍军;坚持把保障重心放在基层[N];人民武警;2003年
10 海鹰 范士友;全市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N];新乡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倩;蚁族群体压力构成、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蔡亮;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特点及面孔情绪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胡朋利;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情绪自我图式及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范娟娟;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敏;护士心理一致感、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奚桃;心理一致感对青少年的情绪状态及反应特点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付云岭;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燕红;初中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燕舞;初中生心理一致感及其与依恋、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陆洋;不同心理一致感水平初中生对压力的认知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幼儿母亲的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其教养方式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7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