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卷入欺负与自我伤害行为初中生的注意偏向和攻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11:00

  本文关键词:卷入欺负与自我伤害行为初中生的注意偏向和攻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历来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近期频发的校园安全问题让社会的关注点集中在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上。其中,欺负行为和自我伤害行为是具有相对指向性的一对伤害性行为。虽然研究表明伴随年龄的不断增长,欺负行为的发生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行为带来的攻击性和伤害性却越来越大。同时,不管是欺负行为的发出者还是受害者,都会表现出更多的自我伤害、情绪困扰、学业不良和人际关系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由于其发生的隐蔽性,较少引起我们的关注。然而,研究表明我国普通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率约为31.2%-57.4%,工读学校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比例高达88.89%,未成年犯群体中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83.5%,如此巨大的比例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这些伤害性的行为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为了了解青少年欺负行为和自我伤害行为的现状及其二者的关系,探究卷入伤害行为青少年的注意偏向特点和攻击性水平,以分析青少年伤害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和内隐态度,本研究共分为如下三个部分:(1)研究一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调查当前青少年欺负、受欺负以及自我伤害的现状特点,探究欺负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并且为后续实验探索奠定基础。(2)研究二采线索靶子范式,为3(欺负类型:欺负、受欺负、未参)×2(词语类型:伤害性、非伤害性事件词)×2(线索类型:有效、无效)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究有自我伤害行为的欺负、受欺负初中生对伤害性事件词和非伤害性事件词的注意特点。(3)研究三首先使用攻击问卷测量被试的外显攻击性,然后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设计出3(欺负类型:欺负、受欺负、未参)×2(任务类型: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的混合实验,以测量各伤害行为分组被试的内隐攻击性。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一发现,样本初中生中的欺负者约占8%,受欺负者占19.9%,欺负-受欺者占4.4%,至少有过一次自伤行为的初中生比例约为39.5%。性别和年级变量对初中生的欺负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卷入欺负行为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八年级卷入欺负行为的学生比例多于七年级和九年级。年级变量对自伤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八年级报告有自伤行为的学生最多,其次是九年级,最后是七年级。此外,欺负行为对初中生的自伤行为存在显著的影响,欺负行为与自伤行为存在相关性。(2)研究二的结果表明,词语类型和线索类型的主效应显著,词语类型和伤害行为分组的交互作用显著,线索类型和伤害行为分组的交互作用显著,词语类型和线索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词语类型、线索类型和伤害行为分组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无效线索条件下,欺负-自伤组初中生对伤害性事件词之后的靶子反应时短于非伤害性事件词后的反应时,表现出对伤害行为的注意回避。(3)研究三的结果显示,欺负-自伤组被试的外显攻击性总分最高,其次是受欺-自伤组;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伤害行为分组在身体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因子和总体得分上的差异都十分显著。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结果表明,欺负-自伤组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未参组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显著高于不相容任务;欺负-自伤组的内隐D分数显著高于标准数值,表现出较高的内隐攻击性。本研究的结论为:(1)初中生的欺负行为和自我伤害行为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存在年级和性别上的显著差异。(2)欺负和自伤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初中生的欺负行为对自伤行为有预测作用。(3)卷入伤害行为的初中生对带有攻击性的伤害性事件词表现出注意回避的特点,且受欺-自伤组初中生表现出注意警觉的趋势。(4)卷入伤害行为的初中生表现出较高的外显攻击性,同时,欺负-自伤组初中生有较高的内隐攻击性,而受欺-自伤组与未参组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水平较低。
【关键词】:初中生 欺负行为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 注意偏向 攻击性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文献综述10-19
  • 1.1 欺负行为的研究综述10-13
  • 1.1.1 欺负的定义10
  • 1.1.2 欺负行为的特点10-11
  • 1.1.3 欺负行为的影响因素11-13
  • 1.2 自我伤害行为研究综述13-17
  • 1.2.1 自我伤害行为的界定13
  • 1.2.2 自我伤害行为的特点13-16
  • 1.2.3 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16-17
  • 1.3 伤害行为的关系及特点综述17-19
  • 1.3.1 青少年欺负行为增加自伤行为的风险性17-18
  • 1.3.2 卷入伤害行为个体的注意偏向18
  • 1.3.3 卷入伤害行为个体的攻击性18-19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19-20
  • 2.1 问题提出的背景19-20
  • 2.2 研究思路20
  • 2.3 研究意义20
  • 3 研究一:初中生欺负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的特点及关系20-26
  • 3.1 研究目的20
  • 3.2 研究假设20-21
  • 3.3 研究方法21-22
  • 3.3.1 被试21
  • 3.3.2 测量工具21-22
  • 3.3.3 施测程序22
  • 3.3.4 数据处理与统计22
  • 3.4 研究结果22-25
  • 3.4.1 初中生欺负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基本情况22-23
  • 3.4.2 初中生欺负行为和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的比较23-24
  • 3.4.3 卷入欺负行为中不同类型初中生对自伤行为发生比率的影响24
  • 3.4.4 欺负行为对自伤行为的逻辑回归分析24-25
  • 3.5 讨论25-26
  • 4 研究二:卷入欺负行为自伤初中生的注意偏向26-33
  • 4.1 研究目的26
  • 4.2 研究假设26
  • 4.3 研究方法26-28
  • 4.3.1 被试26-27
  • 4.3.2 实验材料27
  • 4.3.3 实验设计27
  • 4.3.4 实验程序27-28
  • 4.3.5 数据处理与统计28
  • 4.4 研究结果28-31
  • 4.4.1 不同伤害行为类型初中生的反应时数据分析28-29
  • 4.4.2 三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29-31
  • 4.5 讨论31-33
  • 5 研究三:卷入欺负行为自伤初中生的攻击性33-38
  • 5.1 研究目的33
  • 5.2 研究假设33
  • 5.3 研究方法33-35
  • 5.3.1 被试33-34
  • 5.3.2 实验测量工具34
  • 5.3.3 实验设计34
  • 5.3.4 实验程序34-35
  • 5.3.5 数据处理与统计35
  • 5.4 研究结果35-37
  • 5.4.1 不同伤害行为类型初中生外显攻击性的数据分析35-36
  • 5.4.2 不同伤害行为类型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36-37
  • 5.5 讨论37-38
  • 6 总讨论38-39
  • 7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6
  • 附录46-5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佳桐;邹慧婷;;简析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3期

2 黄任之;刘明矾;何文;詹小平;;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常用评估方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3 张继香;;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邓永兴;;如何处理孤独症儿童的自我伤害行为?[J];现代特殊教育;2008年06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卓;林丹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原因及功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胡俊;张敏强;;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转变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江光荣;郑莺;鲁艳桦;;武汉市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流行学调查[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冯玉;江光荣;;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情绪易感因子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闫敬;朱翠珍;司徒明镜;黄颐;;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检出率及危险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郑莺;江光荣;;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欣艺;卷入欺负与自我伤害行为初中生的注意偏向和攻击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3 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继香;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友余;学习压力对职业院校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轩攀贤;初中生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卷入欺负与自我伤害行为初中生的注意偏向和攻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1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81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2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