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合作心理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6-28 15:2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合作心理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究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合作心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某大学非心理学专业学生120名,采用成人依恋量表(ECR)测量依恋自我模型与依恋他人模型,并以此将被试归为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抗拒型;采用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量表(CCPS)的合作人格维度测量外显合作心理;采用内隐联想测验范式(IAT),通过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之间的差异测量内隐合作态度。结果:在内隐联想测验中,安全型、抗拒型大学生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低于不相容任务(P0.001或0.05),焦虑型和回避型大学生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恋的他人模型得分与CCPS合作人格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47,P0.01)。回归分析显示,依恋的他人模型得分对CCPS合作人格维度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0.51,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对合作的态度更加积极和肯定,且依恋回避高的大学生合作倾向低。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依恋 合作 内隐联想测验 自我-他人模型
【基金】:创新与适应能力的早期培养与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Y1CX012Y0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2):148-151.)Corresponding author:ZHU Zhuo-Hong,zhuzh@psych.ac.cn(Chin M ent Health J,2016,30(2):148-151.)依恋是人类及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为了保护脆弱的新生命或个体在很弱小时寻求依赖、保护和支持而形成的[1]。早期心理学家们认为,依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珂;张大均;;内隐联想测验研究进展述评[J];心理学探新;2009年04期

2 耿柳娜;周文君;;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3 侯珂,邹泓,张秋凌;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4 许威;;内隐攻击性研究方法的新进展[J];青春岁月;2013年02期

5 郝洪达;王奰;;内隐联想测验与消费心理[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6 贾凤芹;冯成志;;内隐联想测验“内隐性”的可控性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4期

7 何安明;刘华山;惠秋平;;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1期

8 张德香;郑伟汐;;内隐联想测验效应的另一种解释[J];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9 王争艳;汪斌;林青;;依恋表征的意识和无意识性初探[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10 吴倩;;内隐攻击性的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苏姣;赵守盈;吕红云;臧运洪;;幸福感内隐联想测验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朱婷婷;;宽恕内隐联想测验的初步开发及信效度检验[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薛飞;褚勇杰;郝红艳;王丽;贾文萍;;研究生利他倾向的内隐联想测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林;;社会阶层的心理划分:以内隐联想测验为工具[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褚跃德;吴阳;张东;;体育院校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比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罗佳;张进辅;;内隐联想测验测自尊:属性词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周广亚;;内隐联想测验(IAT)存在的十个问题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朱婵媚;;不同攻击情境下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范津津;夏勉;;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游戏身份认同研究综述[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姚叶勤;郑剑虹;;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同性恋态度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婷婷;青少年早期宽恕:特质观干预与宽恕干预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旭辰;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妮;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面孔表情识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斌;对大学生依恋表征意识和无意识一致性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唐海波;招聘情境中相貌偏向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云婷;大学生的内隐希望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肖莹;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7 杨希;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内隐与外显竞争态度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珂;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性关系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合作心理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94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