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力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基于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
本文关键词:复原力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基于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汶川地震 青少年 复原力 创伤后成长(PTG) 追踪研究
【摘要】:目的:考察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复原力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纵向关系。方法:采用复原力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汶川地震1年后的364名中学生进行三次追踪测量。结果:震后1年的复原力对震后1.5年的PTG有显著的跨时间点正向预测作用,震后1.5年复原力对震后2年PTG跨时间点的预测作用不显著;震后1年至2年间,PTG对复原力的跨时间点预测作用均不显著;震后三个时间点的复原力与PTG之间的横断相关差异不显著。结论:震后1至2年间,复原力对PTG的跨时间点正向预测作用不稳定,但复原力与PTG的横断关系相对稳定。更重要的是,PTG并不是复原力的促进因子。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少年 复原力 创伤后成长(PTG) 追踪研究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地震作为一种重大的创伤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持久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更大。以往的研究发现,受地震影响,青少年较容易出现诸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抑郁等心理问题[1,2]。汶川地震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安媛媛;臧伟伟;伍新春;林崇德;周佶;;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复原力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2 耿富磊;范方;张岚;;汶川地震后18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睡眠问题共患PTSD、抑郁、焦虑状况[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3 伍新春;张宇迪;林崇德;臧伟伟;;中小学生的灾难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中介和调节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6期
4 吴玉飞;安媛媛;伍新春;林崇德;;谨慎性人格对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蔚;王文余;钱铭怡;高隽;王雨吟;邓晶;;对震后灾区初中生创伤后成长情况的调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涂阳军;陈建文;;创伤后成长:概念与测量[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3 缪毅;彭李;李敏;曹伟丽;颜怀城;蒋永恒;汪涛;;军医大学新生集训应激后成长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17期
4 唐棠;缪毅;彭李;李敏;陆敏;季念;;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与情绪调节、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19期
5 陈珑;唐棠;彭李;缪毅;李敏;;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22期
6 胡琛;刘晓虹;;慢性重症疾病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温韬雪;;恶性肿瘤病人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3年08期
8 谢钧润;于永菊;彭李;陈珑;李嘉雯;李静;李敏;;新兵新训应激后成长与自我接纳和心理弹性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9期
9 王艺;彭李;于永菊;李敏;;创伤后康复期患者创伤后成长特点与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安媛媛;伍新春;陈杰灵;林崇德;;美国9·11事件对个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的影响——灾难心理学视角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艳波;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及其干预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韦雪艳;基于交互作用的民营企业家压力应对策略与倦怠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吴菁;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4 魏鹏;外侧杏仁核紧张性抑制电流在青春期的发育变化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韩黎;羌族文化认同与心理韧性[D];西南大学;2014年
6 王瑜萍;女性乳腺癌患者益处发现的发展轨迹与功能[D];中南大学;2014年
7 张薇;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际;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及其意外创伤者常模的研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邓清;灾区中学生人格特质、感知的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一项纵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蕾;癌症患者熟虑式沉思内容的质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缪毅;新兵心理弹性与集训期心理应激和应激后成长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5 李玉丽;先天性疾病手术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及预测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云飞;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汉化及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石红伟;癌症患者宗教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2年
8 赵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创伤后成长相关因素纵向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杜德娇;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翠江;乳腺癌长期存活者的生活质量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彩兰;李凌江;张燕;李卫辉;李则宣;杨建立;李功迎;;矿难后2个月和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2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测试[J];山东精神医学;1997年01期
3 王震宇;沙维伟;顾小扬;卞加德;叶青;张晓斌;赵义林;卜茹;孙金荣;王万章;夏旭兰;姚静;周朝昀;赵小亚;崔保刚;吴慧;;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伤员和伤员家属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4 王维宇;周家骥;顾海根;;上海市初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5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6 臧伟伟;付芳;伍新春;林崇德;;自然灾难后身心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启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3期
7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8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9 赵玉芳;赵守良;;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对中学生震后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10 张姝s,
本文编号:517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51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