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现状
本文关键词:癌症患者心理行为干预的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癌症患者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现状 首席医学网 2009年06月08日 14:49:39 Monday
作者:金丽华,张全志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医院, 哈尔滨150027;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150001
【关键词】 癌症 心理特征 心理干预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统计,癌症占男性死因的第二位,女性死因的第三位,某些国家和地区已占到病死率的首位。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困扰,恰当的心理干预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
1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焦虑心理
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复杂情绪反应。癌症患者在整个诊治过程中,是处于对癌症及其治疗的适应和应对过程。患者由于癌症折磨,生活能力下降,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的经济负担,身体形象的改变和社会角色的变化,致使心理失调,表现出各种不良心理反应,据有关调查显示,癌症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达60. 4%。陈虹等[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了102例晚期癌症病人的情绪障碍,结果显示,与常模有极显著差异(P<0.001)。
1.2抑郁心理
很多家属为了某些原因,对患者隐瞒病情,当患者偶然获知自己的病情,很想通过家属求证,面对面谈论自己的病情及治疗等问题,但遭到家属的回避,甚至欺骗,此时患者就有一种很压抑的心理,感到自己不受关心,生存毫无意义,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思饮食、无意睡眠、放弃治疗、自暴自弃等。据有关调查显示,癌症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达63. 5%。
1.3恐惧心理[2]
患者突然得知患癌,毫无思想准备,认为癌症是绝症,害怕癌症治不好和受病痛折磨,对手术的恐惧,害怕手术失败,害怕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害怕难以完成化疗计划。表现为恐惧、悲观、绝望、愤怒、抗拒和抵触情绪。对生活、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
1.4怀疑心理
怀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患者在疾病确诊前有不同程度怀疑心理,对医务人员和亲属的言行、表情特别敏感,怀疑对自己不讲真实病情;疾病确诊后患者由于恐惧或不愿正视现实,而作缺乏根据的猜疑,希望医生的诊断是误诊,曲解人意,胡思乱想;疾病治疗过程中将化疗反应怀疑为病情恶化或癌转移,造成过度紧张加重心理负担。
1.5绝望心理
这部分患者大都属于癌症晚期,肿瘤进一步恶化,难以忍受的疼痛或广泛转移呈恶液质,患者逐渐意识到自身疾病难以治愈,极度痛苦而产生绝望心理。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激动、暴躁、孤独消沉、充满嫉妒与怨恨、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丧失治疗信心或拒绝治疗,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2 癌症患者常用心理测量工具
2.1 Zung焦虑量表(SAS)和Zung抑郁量表(SDS)
由20个条目累计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重。该量表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临床抑郁、焦虑的快速筛查。
2.2 症状自评量表(SC L-90)
内容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10个因子,分值越高表示各因子代表的症状越严重。
2.3 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
该问卷为自我报告形式,共30个项目,5个功能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3个症状量表:疲乏、疼痛、恶心呕吐;6个单项测量项目和1个整体生活质量表。
2.4 简明心境量表(POMS)
是测量患者对心理干预反应性的一个敏感指标。包含6个分量表,其中前5个分量表和总分得分越高表示心情越不好,后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精力越充沛。
2.5 自尊量表(SES)
由10个条目累计评分,分值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
3 心理干预
3.1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根据癌症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治疗阶段,对其错误看法和评价进行分析、检验和讨论,纠正其认知偏差,建立对癌症的科学认识,正视疾病,树立康复的信心,通过积极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可以战胜癌症的[3]。宋爱华等[4]通过评估癌症病人的健康史,收集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资料,找出病人存在的错误认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劝解、启发和疏导等方法进行认知心理干预,让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科学的认识癌症,保持乐观情绪,并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2周后,经诺丁汉健康量表(NHP)测评其精力、疼痛、睡眠等各项指标得分均有所降低(P<0.05),4周后各项指标明显降低(P<0.01),说明癌症病人经认知心理干预后心身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3.2 教育性干预
教育性干预(educational intervention)是指通过向患者提供有关诊断、治疗等信息;解释疾病可能引起的负性情绪反应;介绍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癌症适应的影响;纠正患者的一些错误认知,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饮食营养、康复环境、功能锻炼、心理调适、用药指导及定期随访复查等方面。齐艳等[5]曾以肝癌患者为例,采用宣传材料、集中讲课等方式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潜在的生存意识。Jacobs等[6]对47例何杰金氏病患者进行教育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均发放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手册,对照组未发放。3个月后两组病人比较,实验组病人不仅在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而且焦虑、抑郁水平和生活应激等方面均减轻,生活质量提高。多数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需求采用形式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尤其在放疗知识、皮肤护理、饮食指导方面进行宣教,有助于协调护患关系。Stephen等[7]研究结果发现,对患者给予团体的教育加讨论性干预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躯体功能及健康行为,而且患者更能安心地工作,对性功能障碍的厌恶情绪降低。
3.3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依据的一组心理治疗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肿瘤临床。行为疗法可帮助癌症患者减轻心理应激和躯体并发症,干预技术有渐进性肌肉放松、催眠、深呼吸、主动放松和指导性想象等。Redd W H等[8]曾考察行为疗法治疗对控制癌症治疗强烈不良反应的功效,结果表明行为疗法能有效控制经受化疗的癌症患者预期的恶心、呕吐,改善患者的焦虑和痛苦。许多护理文献也常报道鼓励护士运用放松和想象法帮助患者对付疼痛、恶心、呕吐和焦虑。Richardson等[9]对47例原发性乳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两个干预组分别给予支持疗法和意象想象训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可以提高γ-干扰素(γ-IFN)水平,使新喋呤水平下降。意象想象还可以减轻癌症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王建平等[10]对接受化疗的289例试验组癌症病人进行“放松内心意象想象”训练,化疗期间每天练习2次或3次,化疗结束后发现,试验组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3.4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属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是利用音乐促进健康,特别是作为消除心身障碍的辅助手段。蔡先芬等[11]观察了128例肿瘤患者,采用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发现治疗组心理测试及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音乐疗法能优化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Sarah等[12]研究结果显示,在听音乐和即兴表演时被干预者的幸福感、放松度和能量水平均有提高,唾液免疫球蛋白A升高,皮质醇水平下降。该研究表明,放松状态下音乐治疗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和免疫功能都有积极的作用。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音乐治疗的同时进行放松内心意念法治疗,可产生与焦虑反应相反的生理效果。穆新华[13]等采用音乐疗法与松弛想象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肌肉的放松、杂念的消除,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训练的意念方面,从而使躯体不适症状、焦虑、抑郁得到改善,缓解了患者的精神紧张,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自控感。
3.5 集体心理治疗
集体心理治疗(group psychotherapy)是一种为了某些共同的目的将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70年代后期出现对癌症患者进行集体心理干预的报道。实施团体心理治疗能使患者的血浆皮质醇、催乳素水平下降,自然杀伤细胞、CD8+及CD4+细胞百分比下降,有丝分裂原的增殖反应减弱。癌症患者渴望得到相同疾病患者的鼓励和支持,彼此相互了解和接纳,使他们能够正视癌症,减轻心理压力,容易给患者带来希望,接受治疗。Leszcz-M等[14]认为集体心理治疗已成为当代精神肿瘤学中的一个重要干预形式,他们曾描述对转移性乳腺癌妇女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的原理和依据,表明集体中患者间的相互作用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持。唐丽丽等[15]介绍定期组织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座谈,让他们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治疗经验,座谈时可采用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产生共鸣,并从中学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4 小结
癌症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怀疑、绝望等。建立良好的认知、正确的健康教育、行为训练、音乐治疗以及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减轻癌症患者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因此,应对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原因,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使癌症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促进康复。但癌症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存在很大不同,他们心理障碍的表现及程度也各不相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虹,姜潮.晚期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108~110
2 蔡雁,施晓群.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6;4(2):105
3 袁景馨,尤丽娜.癌症病人的心理需求及健康指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7):54
4 宋爱华,朱彦军.心理干预对于癌症患者心身症状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2):94~96
5 齐艳,刘晓红,沈丽.肝癌患者心理状态与个性的评估及分析[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4;39(2):153~154
6 Jacobs C,Ross RD,Walker IM,et al.Behavior of cancer patients:Arandomized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and peer support groups[J].Am J Clin Oncol,2004;6(3):347~53
7 Stephen J,Lepore V S,Helgeson D T,et al.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in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group education interven-tions[J]. Health Psychol,2003;22(5):443~452
8 Redd W H,Montgomery G H,Duhamel K N.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Cancer Treatment Side Effects[J].J Nat I Cancer Inst,2001;93(11):810~823
9 Richardson M A, Post W J, Grimm E A,et al.Coping,life attitudes, and immune responses to imageryand group support afte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J].Al-tern Ther Health Med,1997;3(5):62~70
10 王建平,林文娟,孙宏伟.中国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5):305~309
11 蔡先芬,乔宜,李佩文.音乐治疗在肿瘤临床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79~181
12 Sarah J I,Michael S H,Frank H,et al. A pilotstudy into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usic therapy at a cancer help center[J].Altern Ther Health Med,2001;7(1):48~56
13 穆新华,刘晓红,邓光辉,等.癌症患者心理行为干预的研究与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7):39~40
14 Leszcz M,Goodwin P J.The Rationed and Foundations of Group Psychotherapy for Women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Lnt J Group Psychotherap,1998;48(2):245~273
15 唐丽丽,张艳龄,陈钒,等.集体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影响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3):170~172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本文关键词:癌症患者心理行为干预的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5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