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缪篆、科斗文、史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4:21

  本文关键词:两汉缪篆、科斗文、史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缪篆 古文 科斗文 史籀篇 史书


【摘要】:两汉是传世典籍中对书体之名有过专门记载的开始,“大篆”、“小篆”、“缪篆”、“隶书”、“鸟虫书”、“草书”、“科斗文”等为人们所熟知的书体之名均最早见诸于此期典籍之中。由于两汉典籍中对这些书体之名由来原因或略而不谈或语焉不详,遂引发后世对其名实关系等问题的争论。同时,又因为中国书法以文字为表现载体的特殊性,书法在六朝之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附庸于“小学”而存在,从而使得有些本指代文字学方面的名物形式经常被后人错误地当成书体之名来对待,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归位也是研究中国早期书法史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历史上争议较大的“缪篆”、“科斗文”两种书体,和常为后人误认为书体之名的“史书”进行专题研究。在评议已往诸学者对这些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将出土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并把它们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放置于时代大环境中重新进行了一番深入细致地考察、论证。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缪篆研究”,将“缪篆”放置于“新莽六书”这一系统之中进行研究。通过对“新莽六书”产生的时代背景、“六书”之间的相互比较,以及“缪”字在汉时所具有的语言学意义等的分析,认为“缪篆”其实质即为西汉之摹印篆,,是西汉摹印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异名,“缪篆”之“缪”字表区别,有贬意,当读为“miu”。 第二部分:“科斗文研究”,首先依据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得出“科斗文”是由其线条外观形态而得名。然后,以此与先秦手写体和能够反映手写体原貌的出土实物资料相对比、印证,得出“科斗笔法是先秦手写体主要笔法”这一结论,并进而分析了在上古条件下,这种笔法产生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史书研究”,通过对最新出土“张家山汉墓竹简”所载《史律》内容的分析,得出“史书”在西汉初年,只能是指《史籀篇》,与书体之名无涉。进而又通过对《汉书》与《论衡》两部出自东汉人之手的典籍中有关“善史书”、“能史书”等的记载,论证出“史书”直到东汉末年仍然指的是《史籀篇》,没有发生意义与能指的变迁。
【关键词】: 缪篆 古文 科斗文 史籀篇 史书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34
【目录】:
  • 前言8-11
  • 第一部分 缪篆研究11-30
  • 1.1 缪篆一名最早出现的历史认定11-13
  • 1.2 缪篆名实之争评议13-16
  • 1.3 缪篆--汉摹印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异名16-30
  • 第二部分 科斗文研究30-38
  • 2.1 科斗文与古文、战国简书30-32
  • 2.2 科斗文原发历史的当代再现及其本质内涵32-35
  • 2.3 科斗体形成原因另说35-38
  • 第三部分 史书研究38-53
  • 3.1 论据材料的界定38-40
  • 3.2 《张家山汉墓竹简》所载史书之名实40-46
  • 3.3 《汉书》、《论衡》中所载史书之名实46-53
  • 结论53-54
  • 注释54-60
  • 主要参考文献60-62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62-63
  • 后记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进;;论古代统治者对历史记载的篡改[J];文史杂志;2011年04期

2 郭雪波;;庐山非山[J];中国测绘;2010年06期

3 ;大篆[J];中国钢笔书法;2011年08期

4 ;谁夺走了你的时间[J];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11年10期

5 郑祖襄;;《汉书·礼乐志》的著书内容与音乐史观[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6 徐艳艳;;从《邵公谏厉王弭谤》探讨《国语》性质[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7 ;刮目相看[J];金色少年;2007年10期

8 潘杰;;忧天·忧水·忧人(杂文)[J];河南水利;1994年02期

9 安立志;;子产的善政[J];公关世界;2010年02期

10 田野;;眼光[J];意林(原创版);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斌;;“史书”管见[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乔举平;;遥想长城[A];万里长城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3 武承权;;《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裴长史疑析[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汝企和;;略论两宋官府对史部书的校勘[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百舸争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6 姜光斗;;略论李白诗风蕴藉含蓄与任情率真的矛盾统一[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7 钱成润;;春秋大义与弘扬民族精神[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邹放鸣;;申国矿大九十年[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9 梅显懋;;《左传》叙事文学化成因考论[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10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增越;史书杂说[N];中国档案报;2009年

2 韩蔚蔚 宋阿玲;史书义荣膺“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N];长治日报;2010年

3 陈鑫明;立体史书 沧桑荣光[N];泸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蔡葩;乐罗:史书留冠吉阳先[N];海南日报;2009年

5 赵宝X;《话说中国》:历史也能随手翻翻[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来新夏;一部有创意的图说史书[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雅琼;保护“物质的史书”[N];中国财经报;2004年

8 ;甘肃汉简中的书体[N];甘肃日报;2003年

9 秋子;敦煌书法的书体及特色[N];甘肃日报;2003年

10 通讯员 叶立宏;大型史书《湘西第一》面世[N];团结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谢建军;书法美学意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梅花;<阿萨拉格齐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娜日苏;莫日根葛根《金念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生群;春秋经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7 董兴艳;《唐会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9 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肖怀志;基于本体的历史年代知识元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学标;两汉缪篆、科斗文、史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杨二斌;西汉官文书运行书体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耿杰;胡应麟《史书占毕》析论[D];安徽大学;2012年

4 方涛;南朝书体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乌兰;17世纪蒙古文史书的女性分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茆长艳;《三国演义》“抑孙”倾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陆瑾;17世纪英国的史书阅读[D];武汉大学;2007年

8 雷雨;虞集书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刘明科;汉代砖文书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陈小青;北魏墓妼校媭札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27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27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