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州县吏胥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17-11-14 03:07

  本文关键词:清代州县吏胥研究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州县吏胥 作用 新趋势


【摘要】:在官僚制度的研究中,学术界对官僚整体,科举制度以及职官制度等论述辨析较详,对吏胥的考察较为薄弱,而吏胥制度在专制社会的国家机器的运作中作用不可小视。在一个王朝的官僚政治系统中虽然官员占据要津而吏胥处于底层,但吏胥在人数上远远多于官员而且是统治机制运转的实际操作者,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把持着事权,同时他们处于官民之间的结合部位,是各级官署行政信息的搜集整理者,是官民沟通的渠道,可以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如果离开了吏胥,则官僚机构将难以运转,其中又以州县吏胥最接近百姓,是政府政策的最终实施者。因此,探索州县吏胥阶层的源流,职能以及吏胥的作用有助于全面理解中国官僚政治结构运行机制和行政效能,体悟宗法专制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明辨官僚政治的利弊得失。 本文之所以以“清代州县”为限,一是因为清朝是吏胥之制得到充分发展并抵达高潮的一个阶段,也是其终结朝代,以清代吏胥为研究对象更具有典型性。二是州县吏胥作为政令的最终实施者并没有引起史学界的重视,对于吏胥的论述大多局限于中央六部吏胥,对州县吏胥的研究可以弥补史学研究的不足。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绪论:笔者综述了现有对胥吏问题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思路,发现前人研究的不足。如对宋代胥吏的研究多局限于官制的设置及制度方面,忽视了对吏胥作用的研究;对清代吏胥的研究则只侧重对其危害现象的描述,对于吏胥在维护政权方面的积极作用则论述甚少。笔者认为应该对吏胥制度从积极和消极方面作整体探讨和论述,此外作者又利用清代的诗歌、小说中的内容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鲜活。 二、吏胥的具体特征: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吏胥系统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吏胥系统的构成、承充和役满、具体的职掌和国家对吏胥的管理等。通过论述笔者认为:吏和胥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吏的政治地位要高于胥徒,但是二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受到了压制,一旦应役,他们在社会上都属于贱民行列,,因此二者联合起来开始了以逐利为目的地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桦;从历史档案看清代对州县官吏的惩处制度[J];北方论丛;1994年04期

2 薛恒;清代对胥吏的管理及其失控原因[J];东南文化;2003年07期

3 赵忠祥;宋代吏胥的职能浅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J];历史档案;1989年01期

5 倪道善;清代书吏考略[J];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02期

6 赵冈;胥吏与贱民[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1期

7 皋于厚;明清小说中的吏役形象[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赵忠祥;试析宋代的吏强官弱[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谢世诚;道光时期胥吏违法问题[J];学海;1997年03期

10 祖慧;宋代胥吏溢员问题研究[J];中国史研究;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1183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83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