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年的善书编纂与社会教化——以于觉世和贾棠的华南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19 22:15

  本文关键词:清代初年的善书编纂与社会教化——以于觉世和贾棠的华南实践为例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善书 社会教化 于觉世 贾棠 华南地区


【摘要】:传统中国社会历来重视社会教化,清初统治者尤其如此。清代初年的社会教化政策以宣讲圣谕为中心,但是善书(劝善书)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官员于世觉以浅白话语注释《太上感应篇》而作《感应篇赘言》,并"现身说法"地加强善书的社会教化功能,贾棠刊刻《感应篇图说》以佐清"大一统之盛业",他们的实践具体显示了善书在华南地区的教化作用。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中国历来有“美教化,移风俗”的传统。清代统治者初入关内,面对统治合法性建构等问题,尤其重视社会教化。[1]已有研究表明,清代初年继承了明代的圣谕宣讲和乡约会讲等制度,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权威、以“民为邦本”为基础、以“以礼代理”为实践的系统教化政策。[2](P14-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新屋;;20世纪以来中国善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朱昌荣;;程朱理学官僚与清初社会重建——基于学术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的考察[J];历史研究;2013年04期

3 刘小斌,郭世松;《景岳全书》对岭南医学之影响[J];新中医;1988年02期

4 游子安;;从宣讲圣谕到说善书——近代劝善方式之传承[J];文化遗产;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振华;;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李华丽;郭双林;;论胡适“无后主义”的中庸色彩[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3 苏全有;;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赵崔莉;;明清女性的职业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士尊;清代东北南部地区移民与环境变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张士尊;孙明;;清代辽东海运的发展与天妃庙的修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翟砚辉;沈雪;;《北洋官报》发行问题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黄文治;;民国新型知识精英群体救国反应比较研究——以袁世凯时期“二十一条”交涉为中心[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9 黄文治;;晚清民国报人陈景韩救国理念初探——围绕袁世凯时期“二十一条”交涉之初步反应[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杨早;京沪白话报:启蒙的两种路向——《中国白话报》、《京话日报》之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川;从新知到常识[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高月;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娇;封建法制的悲剧性人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4 尚微微;《京话日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郑存毅;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庆欣;民国时期北京娼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超;明清之际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俊;学堂乐歌富国强兵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周伟蔚;对于天津教案起因的考察[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震震;;因果轮回观念与明清长篇小说[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万晴川;;明清小说与善书[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01期

3 吴震;;中国善书思想在东亚的多元形态——从区域史的观点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王公伟;;《自知录》与晚明“三教合一”思潮[J];佛教文化;2005年06期

5 李鸣;;明清小说的“劝化”及其文本形式[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6 王利器;;《太上感应篇》解题[J];中国道教;1989年04期

7 赵园;;《人谱》与儒家道德伦理秩序的建构[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8 陈芷烨;;明清社会劝善书及功过格的历史作用及价值——以《太上感应篇》《太微仙君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9 刘守华;;谈民间文学中的“大团园”——兼对一个流行文学观念质疑[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10 王向远;;日本对华侵略与所谓“支那国民性研究”[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yN琛;清代善书的刊刻与传播[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斌;道教劝善书伦理美学思想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2 王丽娟;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雷伟平;《圣谕广训》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韩君;汉川善书的故事形态、风格和功能[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帆;民间善书《玉历宝钞》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琰;;简论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实施途径[J];农业考古;2010年04期

2 尤永斌;;绅士阶层与清代乡村社会教化[J];理论界;2012年11期

3 赵伟;论中国古代家庭中的社会教化[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 田张霞;;汉代社会教化模式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仲兆宏;;晚清常州宗族与地方教育机构的社会教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2期

6 张雪红;;试论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王美华;;地方官社会教化实践与唐宋时期的礼制下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陈剩勇;明代浙江:乡村社会、农家生活和社会教化[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9 秦海滢;明代山东妇女与社会教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秦海滢;陈小香;张敬英;;浅析传统社会教化的冲突与认同——以明代山东为中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长法;;祠堂及其社会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王有英;;“三、百、千”与社会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子侠 郑刚;千秋教化 化民成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2 王吉胜;补中国家训研究之白[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雪红;传播与转型:走向生活世界的宋代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淑生;宋代俗训与社会教化[D];河北大学;2006年

2 田张霞;康熙年间江南地区社会教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简虎;宋元之际江南书院社会教化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智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有效性的基础与有效社会教化的实现条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娇娇;王安石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刘文瑞;王安石社会教化理论的建构及其现代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09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309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c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