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墓志看唐代近亲对孤儿的救助

发布时间:2018-02-08 10:07

  本文关键词: 唐代 近亲 孤儿 救助窗体顶端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唐代墓志中有大量近亲救助孤儿的例证。唐代近亲是民间救助孤儿的主体。唐代近亲救助孤儿的内容主要有生活接济、教育救助、婚丧救助等。唐代近亲对孤儿的救助大部分是通过民间个体自发性的行为实现的,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相应的监督措施;唐代近亲对孤儿的救助在民间救助孤儿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尤其是外亲和女性的救助在唐代表现得更为明显;唐代近亲对孤儿的救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唐代近亲对于孤儿的救助往往与救助寡妇连在一起;唐代近亲救助孤儿存在不稳定性,主要依靠近亲内若干主干家庭的经济实力,一旦这些家族没落后,救助就难以保障,而且在救助的过程中物质生活方面给予救助偏多,精神层面的关注较少。
[Abstract]:In the epitaph of the Tang Dynasty,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of the rescue of orphans by close relatives. The relatives of the Tang Dynasty are the main body of folk rescue for orphans. The contents of the rescue of orphans by their close relatives in the Tang Dynasty mainly include life aid and education assistance. The rescue of the close relatives of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orphans was mostly realized through the spontaneous behavior of the private individuals, lacking the necessary system guarantee and corresponding supervision measures. The rescue of the close relatives of the Tang Dynasty to orphans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folk rescue of orphans, especially the rescue of foreign affinity women is more obviou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rescue of the close relatives of the Tang Dynasty to orphans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 The assistance provided to orphans by close relatives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often linked to the rescue of widow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re was instability in the rescue of orphans by close relatives, who relied mainly on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several trunk families within their close relatives. Once these families did not fall behind, assistance would be difficult to guarantee. And in the process of relief material life to give more relief, the spiritual level of less attention.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32400410906)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国刚;;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毛阳光;唐代妇女的贞节观[J];文博;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4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朱世英;“中庸”的社会影响与文学效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朱燕秋;;中西方悼亡诗的美学比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维方式初探[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8 苏慧霜;;放情咏《离骚》——唐人祖述屈骚探微[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10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立功;《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牛志平;;从离婚与再嫁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2 李向群;唐代皇室婚媾中的不计行辈婚[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3 焦杰;从唐墓志看唐代妇女与佛教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毛阳光;唐代妇女的贞节观[J];文博;2000年04期

5 张国刚,蒋爱花;唐代男女婚嫁年龄考略[J];中国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悟;;唐代妇女的眉式[J];文史知识;1996年02期

2 赵红;;唐代士人女子教育[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周亚辉;;浅谈唐代袒露装[J];美术大观;2006年01期

4 王玲;唐女大有胡气[J];华夏文化;2002年01期

5 谢娇;;唐代妇女的妆饰技巧[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6 罗婵;试比较唐宋两代妇女的政治地位[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谭燕鹏;;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J];邢台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朱斌权;;从敦煌文书看唐代“中女”问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汤蓉岚;论唐代妇女生活的悖反现象[J];台州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严耀中;佛教戒律与唐代妇女家庭生活[J];学术月刊;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澜;;唐代丧服制度建设对妇女家庭身份地位的构建[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2 杨素瑞;;从盛唐经典女性形象看唐人的审美风尚[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向景安;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爱情生活[N];各界导报;2006年

2 杨霞生;论唐朝妇女的崇佛风气[N];甘肃日报;2005年

3 历史所 黄正建;唐史研究发展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阿迪力·阿布力孜 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员;阿斯塔那的唐风遗韵[N];新疆日报(汉);2010年

5 荣新江;唐朝妇女穿男装[N];中国妇女报;2001年

6 国风;明代的乡村组织与里甲制[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7 何志达 田兆玉;通州又现岳飞后人墓志铭[N];北京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成荣;唐代妇女行为规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士梅;唐墓志与唐代妇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汝乃尔;唐代女性与父家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4 刘文娜;唐代妇女服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汤谷香;唐代宫廷妇女娱乐生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晓慧;唐代妇女的佛道信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林;唐代公主类型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见世君;从《太平广记》看唐代妇女与民间信仰[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付爽;唐代救助鳏寡孤独三疾人群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葛婧;唐代墓志所反映的妇女生活问题探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5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95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