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对古代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关系的影响——以唐代为中心
本文选题:唐代 切入点:自然灾害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论文以唐代为案例,通过探讨唐朝边疆地区游牧民族面临的自然灾害与特征,分析其对唐代多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影响;论文认为,游牧民族地区灾害的发生不仅威胁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使其与唐代中原王朝的关系出现变数;相应地,中原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左右民族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Abstract]:Taking the Tang Dynasty as a cas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atural disasters and characteristics faced by nomadic peoples in the frontier area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analyzes their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ethnic relation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occurrence of disaster in nomadic areas not only threatens its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mak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of the Tang Dynasty variable. Accordingly, the occurr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will also influence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粮食生产与价格波动的影响”(13CJL008)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北京地区粮价波动与社会应对”(12LSC014)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会昌;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2 满志敏;关于唐代气候冷暖问题的讨论[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3 吴宏岐,党安荣;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4 费杰;;公元627年前后气候变冷与东突厥汗国的突然覆灭[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9期
5 费杰,周杰,安芷生;历史文献记录的唐五代时期(618—959AD)气候冷暖变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2期
6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73年02期
7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8年04期
8 张文;地域偏见和族群歧视:中国古代瘴气与瘴病的文化学解读[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9 陈强;;中国历史上为何数次被游牧民族征服?——气候冲击与王朝周期的作用[J];经济资料译丛;2013年02期
10 张超林;自然灾害与唐初东突厥之衰亡[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朱仰东;;《聊斋志异·商三官》与唐传奇《谢小娥传》比较论略——兼及《商三官》本事问题[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王柳芳;;《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满洲;;第四纪全新世中期中原气候环境的特征[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4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郭正堂;侯甬坚;;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10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邦琦;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巴雅尔塔;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群落花期物候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许军苗;小兴安岭汤洪岭雨养型泥炭记录的大气汞沉降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成;马金龙;;试析中国历史受周期率支配的原因[J];船山学刊;2005年04期
2 陈家其,姜彤,许朋柱;江苏省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3期
3 许世远;中国天山现代冰川作用研究[J];地理学报;1963年04期
4 杨怀仁,邱淑彰;乌鲁木齐河上游第四纪冰川与冰后期气候波动[J];地理学报;1965年03期
5 张丕远,龚高法;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J];地理学报;1979年03期
6 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7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8 林学椿,于淑秋,,唐国利;中国近百年温度序列[J];大气科学;1995年05期
9 王苏民,薛滨,夏威岚;希门错200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湖泊记录[J];第四纪研究;1997年01期
10 朱士光,王元林,呼林贵;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显群;高学钦;;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特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五代南平史三题[J];中国史研究;1996年01期
3 刘晓东;“海东盛国”始称年代考辨[J];北方文物;1987年03期
4 邱少平;少数民族寇扰中原王朝的原因[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5 窦萍;;浅谈运河对吴越国贡茶运输的意义[J];农业考古;2010年05期
6 崔晓莉;;突厥与中原王朝联姻政策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久龙;安茹静;;东晋南朝时期古代日本对中原王朝的朝贡[J];兰台世界;2010年15期
8 吴平凡;试论龟兹与中原王朝的友好关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9 孙修身;五代时期甘州回鹘和中原王朝的交通[J];敦煌研究;1989年03期
10 张金铣;;风流自诩 娱僭一方——南汉开国之君刘岩[J];文史知识;199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康松;吴琦;;中原典籍的入辽及其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丽娱;;五代的屋税蚕盐[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3 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4 彭向前;;谅祚改制考论[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5 杜文玉;王蕾;;五代十国时期茶法考述[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6 杜文玉;梁丽;;五代时期畜牧业发展状况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李梅花;;试述宋日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内容[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乔晓金;;试论辽代的货币经济[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9 史金波;;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考释[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10 韩生存;马志强;;论西京大同在辽宋贸易中的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 晓;荆楚文化的产生与楚辞[N];西部时报;2006年
2 王乐文;“肃慎族系”观产生原因简论[N];光明日报;2006年
3 吴树国;金代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4 ;古代中国王朝疆域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感受历史的斑斓 触摸文明的脉搏[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周瑞;曾经的辫子[N];中国审计报;2004年
7 杨成彪;擦亮楚雄尘封的瑰宝[N];光明日报;2006年
8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N];西部时报;2006年
9 民族所 周峰;从850年前的盛大入城式谈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记者 李稹邋陈久志;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请记住这个不可被割断的南宋[N];杭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尹全海;清代渡海巡台制度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瑞哲;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陆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D];四川大学;2007年
3 赵红梅;玄菟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白雪;魏晋北朝河西走廊的民族结构与社会变动[D];兰州大学;2012年
5 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冬;势在中原:五代时期中原王朝之地位与宋初统一战略[D];暨南大学;2010年
2 彭丽;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北疆突厥、契丹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涤非;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战争的战术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陈丽;五代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柏怡;辽朝酒文化与民族文化交流[D];吉林大学;2008年
6 赵旭东;五代与十国政治、军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赵贞;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高学钦;五代时期十国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卢清林;两汉外交实践初探[D];河南大学;2006年
10 狄宁;宋金燕云交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92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9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