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师与讼棍:明清讼师的社会形象探析
本文选题:明清 切入点:讼师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讼师是明清时期颇为特殊的知识群体,其诉讼表现衍生出讼师与讼棍的二元形象。而历史记忆呈现的多为唯利是图的讼棍,这是官方强势话语权的结果。讼师的诉讼活动与儒家的"息讼"思想背道而驰,诉讼立场亦违于"学而优则仕"的初始理想,寻求与儒家及官方思想的契合成了其内心救赎的方式,但官府对司法使用的专利性,注定了其夹缝生存的历史命运。
[Abstract]:The litigator was a special knowledge group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ose litigation performance gave rise to the dual image of the litigant and the litigant. This is the result of a strong official discourse. The litigation activities of the litigants run counter to the Confucian idea of "interest and litigation," and the litigation position also runs counter to the original ideal of "learning and doing well". Seeking the harmony with Confucianism and the official thought became the way of his inner salvation, but the patent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judicial use doomed its historical fate of existenc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世知识群体的专业化与社会变迁”(12JJD770018)
【分类号】:D929;D926.5;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邓建鹏;清代讼师的官方规制[J];法商研究;2005年03期
2 张小也;;清代的地方官员与讼师——以《樊山批判》与《樊山政书》为中心[J];史林;2006年03期
3 霍存福;;唆讼、吓财、挠法:清代官府眼中的讼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继武;对男权的冲击和消解——论《聊斋志异》女权伸张[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休闲生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章志诚;关于欧洲新移民问题的探讨[J];八桂侨刊;2002年01期
4 徐忠明;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特点——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读后[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5 李道军;古代思想家对法的应然与实然问题的追寻[J];比较法研究;2001年02期
6 左卫民;裁判依据:传统型与现代型司法之比较——以刑事诉讼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7 岳永逸;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王立;醒悟: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刺客侠义母题[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9 洪涛;从西方文本观念看《红楼梦》的“作者本意”和“跨文化翻译”难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薛恒;清代对胥吏的管理及其失控原因[J];东南文化;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彭贵珍;;略论近代中国城市居民婚姻观念的变迁及其影响[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匡民;;甲午前后中日官绅之间的认知与交往[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耿云志;;清末思想文化变迁的几个大趋势[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中伟;清代陕西市镇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郗鹏;清代前期回避制度述评[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本升;关于中国武术与军事、艺术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殿红;“康熙历狱”中被拘押传教士在广州的活动:1662-1671[D];暨南大学;2002年
5 于志勇;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自然灾害与荒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异h,
本文编号:1623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2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