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与唐代官吏

发布时间:2018-03-17 09:37

  本文选题:唐代 切入点:孝道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唐代通过科举制度,强化了孝道作为官吏选拔任用的标准,并通过政策法规等措施激励官吏做孝道表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代官吏的道德素养。唐代官吏大多数不仅躬行孝道,而且积极劝导百姓行孝,使得"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策得以更好地贯彻,强化了整个社会的行孝之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Abstract]:Throug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e Tang Dynasty strengthened filial piety as the standard of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officials, and encouraged officials to set an example of filial piety through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improved the moral literacy of Tang Dynasty officials. Most Tang Dynasty officials not only practiced filial piety, but also actively persuaded the people to behave filial piety, so that the policy of "governing the world with filial piety" could be better implemented. Strengthen the whole society of filial piety,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陕西省2012年社科基金“唐代孝文化研究”(12H01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91;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小红;;再论唐代夺情起复制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汪增相;;佛教与北朝史家的历史撰述[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3 黄冬云;唐代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历史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曹小云;;《唐律疏议》词语考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郑玉萍;;唐代河南道纺织品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6 瞿林东;史学与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徐彬;论唐代法律史的编纂成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曹小云;;《洗冤集录》词语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曹小云;;东晋汉译佛经词汇与语文词典的编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付先召;;唐朝后期颍州隶属变动及其对政局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万明;;明代诏敕的类型——以明初外交诏敕为例[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赵连赏;;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3 张文昌;;论唐宋礼典中的佛教与民俗因素及其影响[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鄂崇荣;;崇拜与恐惧——河湟地区多民族信仰猫鬼神的宗教人类学分析[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清慧;明代藩府刻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武黎嵩;春秋z@梁}揚匙酆涎芯縖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孙宏亮;唐律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王成胜;试析西汉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9 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李大兴;“贞观之治”的当代法理学解读[D];烟台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志平;;唐代的厚葬之风[J];文博;1993年05期

2 王燕平;;唐代对“孝”的提倡与保障[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牛志平;唐代孝道研究[J];学术界;1993年01期

4 李肖峰;论社会“孝”的现代意义[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5 王燕平;;唐代孝行为初探——皇族之孝[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周东晖;孔子孝道初探——兼论儒学和现代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罗新慧;试论曾子关于孝的理论及其社会意义[J];齐鲁学刊;1996年03期

8 杨维中;孝道与现代家庭伦理[J];中国哲学史;1997年02期

9 刘长水;浅谈“孝道”[J];中国天主教;1999年06期

10 肖群忠;《中国孝文化研究》介绍与摘要[J];伦理学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世宁;;讲孝道人人有责[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甄有魁;;孝道[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顾嘉禾;;略论当代如何弘扬家庭孝道[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4 任先政;;坚守“孝道”莫忘本 实践“十要”献孝心[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2期(总第86期)[C];2011年

5 邢来柱;周玉花;;论孝道[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蒙志琨;;崇尚孝道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林安;蒙秀群;;努力营造孝道的良好风气[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树鑫;;关于弘扬中国孝道之我见[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龙加太;;从“六个老有”看孝道的丰富与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雷云锋;;孝道是家庭和谐的金钥匙[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德宁;不论富爸穷爸,善良勤劳的爸爸就是好爸爸[N];新华日报;2004年

2 朱慧 常阿兵;《儿子、媳妇和老娘》传递百姓孝道心声[N];山西日报;2009年

3 任继愈;谈谈孝道[N];光明日报;2001年

4 高淑玲;扬文明精华之长[N];中国贸易报;2006年

5 邓晓霞;弘扬孝道 共建和谐[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韩忠智;弘扬孝道 和谐社会[N];中国老年报;2005年

7 子孝;构建和谐社会当力倡孝道[N];辽源日报;2006年

8 记者 陈冬;“孝官儿”来厦讲孝道[N];厦门日报;2010年

9 赖时奎;“孝道”我们还需走很长的路[N];钦州日报;2009年

10 王树声;老龄对策与“孝道”[N];中国老年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2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骏;唐代敦煌壁画人物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6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滕云;唐代落第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肖建新;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D];河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志立;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谋娜;唐代士兵生活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曲洋;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涛;唐代外交使节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光杰;唐代家训文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伟;唐代连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6年

9 赵娟宁;唐代妇女与道教[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飞文;论唐代六言绝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624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24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6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