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的家庭教育及耶稣会人文主义教育背景
本文选题:利玛窦 切入点:传教士 出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573~1577年,利玛窦就读于耶稣会罗马公学院文学院和哲学院,研究分析罗马公学院耶稣会文学院《教学大纲》与《哲学院教学大纲》,了解利玛窦早期成长环境及学习经历对于丰富国内关于利玛窦早期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Abstract]:From 1573 to 1577, Matteo Ricci studied at the Faculty of Arts and philosophy of the Jesuit Roman College. The study analyzes the syllabus of the Jesuit School of Arts and the syllabus of the School of philosophy of Roman Public College to understand the early grow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of Matteo Ricci for enriching the contents of the early research on Matteo Ricci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further study his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教研室;
【分类号】:K248;G55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苏娜;;利玛窦对西方古典作家作品的使用及其人文主义思想渊源——以《畸人十篇》为例[J];世界哲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山东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坪;;不早不晚,在明朝[J];视野;2011年18期
2 刘亚轩;;明清之际西方人的另类中国观——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男同性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冯慧敏;;浅论利玛窦的传教活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7期
4 王超杰;;利玛窦在粤涉诉的法社会学分析[J];肇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于贵信;关于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J];史学集刊;1988年02期
6 邱广军;;基督教首抵关东教士考[J];兰台世界;2008年20期
7 龙坪;;不早不晚,,在明朝[J];晚报文萃;2008年18期
8 丘进;;利玛窦在华事迹述略[J];历史教学;1985年06期
9 柯毅霖;本土化:晚明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教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曹保平;;利玛窦与汉语国际传播[J];兰台世界;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燕燕;;明末福建士大夫与天主教传教士的对话[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3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贺树德;;“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利玛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5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7 胡孝德;高小平;;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8 吴伯娅;;碰撞与裂变——清代前期中西关系刍议[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庞乃明;;从对欧称谓看明人欧洲观[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10 庞乃明;;“南京教案”所表现的明人天主教观[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维铮;“世界公民”利玛窦[N];文汇报;2010年
2 许知远;利玛窦的方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婷;利玛窦 穿越400年的中国聚会[N];文汇报;2010年
4 资深报人 丁刚;利玛窦的能量[N];东方早报;2010年
5 铜陵学院社会科学系 疏仁华;利玛窦传教的文化透析[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王寅;关于利玛窦我们还能知道多少[N];南方周末;2007年
7 孙承晟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利玛窦与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魏德东;利玛窦与世界城市北京[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顾钧;明清之际传教士的“格义儒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琳;回望利、徐之交:重温大国的气度和开放情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2 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山东大学;2012年
3 周燕;法国耶稣会士兼“国王数学家”李明及其《中国近事报道》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5 宾静;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的传教活动研究(1721—1846)[D];暨南大学;2007年
6 罗群;艾儒略与《口铎日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8 程丽红;清代报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周岩厦;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刘亚轩;清初来华传教士马国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广兰;明末三朝对传教士政策的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孙丽华;汤若望在华人际关系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楚怡俊;从明清间耶稣会士著作看他们对佛教的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燕燕;明末福建士大夫与天主教传教士的对话[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春晓;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世俗生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汪春伟;利玛窦对中西哲学交流的贡献[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2年
7 郝志洁;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聚刚;明末清初儒家基督徒会通儒耶的人文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定安;以同述异与因异求同[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田志坚;耶稣会士文化适应政策对明末清初士人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0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30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