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八道两京_《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6 10:11

  本文关键词:唐代两京宫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5年

唐代两京宫观研究

王雨萌  

【摘要】:道教是中国最大的本源宗教,在东汉时期正式形成后,经历了从平民化到贵族化的演变过程,逐渐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唐代建国之后,尊老子为祖先,定道教为国教,开始利用道教的思想辅助自己的统治,所以唐代成为道教史上不可或缺的时代。道教的主要阵地是“宫观”,故研究唐代“宫观”对于认识唐代道教具有重要意义。“宫观”是“道观”和“道宫”的合称。道士的居住空间名称“道观”,在南北朝时期形成,而“道宫”一词是在唐代才最终定型的。长安和洛阳作为唐代的两京,宫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本文对唐代两京宫观的来源、分布、社会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旨在对唐代两京地区的宫观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唐代两京宫观的来源大致分三类,包括继承隋代、唐代政府兴建和舍宅为观。其中继承隋代的虽不在少数,但政府兴建才是唐代两京宫观最主要的来源。另外,私人的舍宅为观现象要经由皇帝批准,说明宫观在皇帝的控制之下,与政治秩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唐代两京宫观的分布情况较为复杂。从空间结构上看,长安宫观主要分布在大明宫以及靠近宫城皇城的外郭城诸坊中,西南和东南偏远诸坊的宫观较少,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长安城宫城的宫观和道场较多,说明唐代道教与皇室生活息息相关。两京外郭城的宫观在靠近宫城皇城的贵族聚居区相对集中,说明道教发展离不开社会上层,道教的贵族化的特点因此而更加明显。两京附近山中宫观密集,说明唐代道教成员与社会多有交集,道教进一步融入社会。洛阳宫观的分布特点相较长安则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洛水以南。另外,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两京宫观分布都有一定影响,在正文中会详细论述。唐代两京宫观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作为唐代中心的长安和洛阳,由于唐代道教具有的特殊性,而使宫观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更加丰富,最重要的是有些宫观与政治联系紧密,具有典型的政治功能。唐代的许多国家政治行为都是在两京宫观中完成的,包括国家祭祀、一些科举考试等等,另外两京宫观的其它功能类型也很全面,对唐代两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有多方面的影响。但其中最根本的还是皇帝以此为依托来宣传、维护自身的统治,继续政教合一、皇权神化的道路。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对唐代两京宫观做了系统性的研究,透过宫观的各方面特点表现出唐代道教地位的重要性,说明宫观系统已不完全属于宗教系统,而是已经成为国家宗法秩序的一部分。唐代两京的宫观分布最为集中且功能最为重要,与社会联系紧密,在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此项研究能为进一步研究唐代道教和补充中国道教发展历程提供很大帮助,也有助于我们对宋代及以后道教的认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葛兆光;;当代日本的中国道教研究[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02期

2 付莉;;道观与唐代士大夫[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陈久恒;;“隋唐东都城址的勘查和发掘”续记[J];考古;1978年06期

4 薛熙明;朱竑;;国外宗教地理研究回顾与进展[J];人文地理;2010年03期

5 张泽洪;;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以唐代长安道教为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介永强;历史宗教地理学刍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张泽洪;;唐代长安道教[J];唐都学刊;1993年03期

8 季爱民;;隋唐两京寺观丛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2期

9 朱越利;;海外道教学研究任重道远——《理论·视角·方法》前言[J];宗教学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刘伟;试论《任氏传》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3 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4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5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6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谭中;;中华文明“表现之秘”从何而来? “CHINDIA/中印大同”开发中国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历史运作[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6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杨建华;;《太上洞渊神咒经》的教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严春华;;从碑志文看中唐时期的私学与家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10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华东方;遗山词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放,袁行霈;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徐苹芳;;中国舍利塔基考述[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04期

3 朱越利;;吉冈义丰与道教研究及中日关系[J];中国道教;1989年03期

4 洼德忠,曹章祺;道教研究五十年[J];中国道教;1991年04期

5 李悦铮;试论宗教与地理学[J];地理研究;1990年03期

6 董理;“隋琉璃、玛瑙围棋子”考辨[J];考古与文物;2001年05期

7 阎国栋;;俄国汉学若干问题刍议[J];南开学报;2006年04期

8 王维江;20世纪德国的汉学研究[J];史林;2004年05期

9 朱政惠;;海外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及其思考[J];史林;2006年04期

10 戴闻达;马军;;荷兰对汉学研究的贡献[J];史林;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越利;[N];光明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本健;两京地区人文自然环境与北宋大臣的致仕卒葬[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王晓如,贠大强;试析宋代两京的旅游特点[J];唐都学刊;2003年04期

3 张莹;;浅析唐代两京地区“阎罗王”信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郑卫;唐代洛阳长安两京女性的流行服式及其演变的内外部条件[J];中州今古;2002年06期

5 李厚培;唐两京坊里设置的有关问题考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德辉,袁书会;论隋唐时期两京驿道的绿化问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刘汉忠;《唐两京坊宅补遗》补辑[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06期

8 马建红;;隋唐关中士族向两京的迁徙——以京兆韦氏为中心的考察[J];南都学坛;2010年02期

9 王文楚;;唐代两京驿路考[J];历史研究;1983年06期

10 史红帅;唐两京佛光寺考辩[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哲;隋唐两京地区侍女俑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雨萌;唐代两京宫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晓艳;明代两京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邢星;明清两京制的经济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莹;唐代两京地区佛教的传播及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锋;唐两京之间的军事布防与政治关系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董欣欣;唐代两京社会中的海洋文化元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刘昭佚;试论唐代两京地区出土的骆驼俑[D];郑州大学;2014年

9 王斌;明代弘治朝“两京言官之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潇;唐两京胡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唐代两京宫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5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5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