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学域与观念交易——知识史视野中的“汉文西学”

发布时间:2018-03-29 05:23

  本文选题:知识史 切入点:西学东渐 出处:《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07期


【摘要】:正谈及对现代中国起重要塑造作用的时代,我们一般会定格在19世纪,即便不以鸦片战争简单划界,但多半会重视以马礼逊(Morrision,Robert,1782—1834)为代表的新教传教士东来的重大意义。但是邹振环教授的《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一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将我们带回了在现代中国史占有重要地位的晚明时代,以西方现代性为基本尺度,晚明及明清之际与西方大航海时代同期,反
[Abstract]:When it comes to the era tha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modern China, we tend to freeze it in the 19th century, even if it is not simply delimited by the Opium War. But it is likel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astward arrival of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represented by Morrision Robert (1782-1834). But Professor Zou Zhenhuan's the Classic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tudie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spread and influence." A book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11) brings us back to the late Ming Dynasty,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aking the western modernity as the basic yardstick, and the period betwee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same period of the Western Great Navigation Ag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K24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漆永祥;;论西学东渐与乾嘉学术之关系[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2期

2 江晓原;;欧洲天文学:打开了“用夷变夏”的第一个缺口[J];河北学刊;2006年06期

3 王晓朝;;西学经典翻译与中国传统语言和思维方式的转变[J];河北学刊;2006年06期

4 林李楠;杨永波;;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变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杨建智;;利玛窦南昌足迹:一次“西学东渐”的成功探索[J];科学大观园;2010年13期

6 游越;;浅析西学东渐中传教士的矛盾心理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7 雷建平;;清初西学东渐为什么未能改变中国的封建进程[J];社科纵横;2007年03期

8 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J];新西部;2007年03期

9 李云辉;;论纪昀的西学观[J];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12期

10 王记录;;清代官方史学与西学——兼谈西学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影响程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汤家厚;;徐霞客科学成就“受西方影响”的考辨[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建智;一次“西学东渐”的成功探索[N];江西日报;2010年

2 马来平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薛凤祚:被冷落的西学东渐关键人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周芳;利玛窦:“西学东渐”第一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婷;利玛窦 穿越400年的中国聚会[N];文汇报;2010年

5 杨雪;探寻东西文化共性[N];光明日报;2011年

6 余三乐;利玛窦:中西文明交流的开拓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铜陵学院社会科学系 疏仁华;利玛窦传教的文化透析[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江丛干 通讯员 肖丽;南昌与利玛窦:400年前“西学”、“西器”怎成一缕云烟[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9 主持 顾钧;“泰西儒士”利玛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民族出版社 刘海涛;启蒙时代的中学西传[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岩厦;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全彬;试析《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战国后期秦文化整合现象[D];山东大学;2007年

2 戴丽华;《中国丛报》与早期中美文化交流[D];南昌大学;2007年

3 苏勇;周代养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杨守刚;利玛窦与中国近代科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茹;西方传教士与早期澳门汉语传播(16-19世纪)[D];暨南大学;2010年

6 陈磊;《五杂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孝德;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D];山东大学;2011年

8 汪春伟;利玛窦对中西哲学交流的贡献[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2年

9 赵逸民;论王弘诲的历史地位[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龚颖;明末清初与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角色变化之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79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79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