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落第士人参与基层社会事务问题探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04:25

  本文选题:宋代 切入点:落第士人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摘要】:宋代基层社会势力构成发生变化,各种地方势力开始重新整合。日益庞大的落第士人群体回归基层社会后,利用自身文化资源,占据地方教育舞台;通过守礼、行礼,身体力行儒家礼法,移风易俗,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从事各种地方公益慈善事业,树立在基层社会中的威信。他们通过有效占有地方社会事务领域,分割地方政府的公权力,逐步确立他们在基层社会中的地位,成为政府之外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of social forc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the Song Dynasty changed, and various local forces began to reintegrate. After returning to the grassroots society, the increasingly large group of the Lodi Scholars took advantage of their own cultural resources to occupy the local education stage. They practiced the Confucian rites and laws, changed the customs, educated the common people, engaged in various local public welfare and charitable undertakings, and established their prestige in the grassroots society. They divided the public powe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by effectively occupying the field of local social affairs. Gradually establish their position in the grass-roots society, become a social force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outside the government.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S019)
【分类号】:K244;D6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刁培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2期

2 孙立平;中国传统社会中贵族与士绅力量的消长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3 王华艳,范立舟;南宋乡村的非政府势力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铮强;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浙江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琪;于晓南;;我国古代观叶植物文化探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王苇柳;;孟子的恒产思想及其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7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袁心澜;;屈原《涉江》地名争议之我见[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崔亮;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刘佰合,蒋保;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社会整合的弱化[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3 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4 尹敬坊;关于宋代的形势户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6期

5 林立平;唐代士族地主的衰亡过程——几件敦煌谱书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6 林启兴;罗隐的“十举不第”与晚唐科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9 李宗桂;;简析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10 谷更有,尹子平;宋代豪民与官吏勾结对国家的内耗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邦炜;;黄宽重《宋代的家族与社会》读后[J];历史研究;2007年02期

2 李娜;;宋代累世同居大家庭与国家政权的关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孔泾源;;关于宋代的田赋税率和农民负担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王育民;;《宋代户口》稽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5 刘树友;;从《夷坚志》看宋代城市下层居民[J];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6 刘涛;宋代官窑的经济话题[J];史学月刊;1999年01期

7 陆敏珍;关于宋代伪造纸币的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陈日升;宋代禁书的类型及影响[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9 肖建新;宋代临朝听政新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4期

10 郭文佳;宋代社会保障机构简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仕春;;清朝基层社会法秩序的构建:会馆禀请与衙门给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4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刁培俊;;20世纪宋朝职役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伟凯;;从《王孝子》看明代的司法操作及法律与孝道的关系[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7 牛建强;;于谦与明宣德、正统间的河南地方社会[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8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9 吴启琳;;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10 程龙刚;;宋代四川卓筒井研究[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黎明;从宋代酿酒业看瓷器生产[N];中国文物报;2002年

2 朱玉宝;宋代的官、职分离制度[N];中国人事报;2001年

3 何宪景;宋代惩贪“教而后行”[N];检察日报;2001年

4 庄华峰 宋 标;宋代的社会救济事业 [N];光明日报;2002年

5 庄华峰;宋代长江流域的雕版印刷业[N];光明日报;2000年

6 张希清;“恩由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N];文汇报;2002年

7 历史所 黄正建;唐史研究发展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闻始;《大观茶论》和宋元茶书[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9 李知宴;中国陶瓷的对外传播(八)[N];中国文物报;2002年

10 金铁锋;台谏两制 相辅相成[N];中国人事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高楠;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魏华仙;宋代消费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旭宁;宋代巡检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虎威;南宋州县狱讼[D];河南大学;2009年

3 李坚;宋代赣粤边区地域社会变迁—以动乱为中心的考察[D];南昌大学;2007年

4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5 陈国柱;宋代乡村社会救助的新特点[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剑华;宋代淫祀与官方政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苗玉勤;试论宋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9 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马永娟;宋代举告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79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79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e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