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原地区牲畜市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0 12:16

  本文选题:清代中原地区 + 牲畜市场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清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的牲畜需求量加大,牲畜市场逐渐发育起来。牲畜属于生产资料的范畴,在商品流通中既是货币媒介,又是长途贸易的载体。清代中原地区的牲畜来源和交易方式较以往都有了一些变化。清代城乡网络体系的完善,是中原地区牲畜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原地区牲畜的价格,各地区对牲畜买卖活税的征收情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清中期是中原地区牲畜市场交易最活跃的时段;中原北部三府是牲畜市场发育最充分的区域。中原地区牲畜市场的繁荣,是清代城乡网络体系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原地区商品贸易兴盛的一个佐证。
[Abstract]:Since the Qing Dynasty, with the recovery of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livestock in the Central Plains has increased, and the livestock market has gradually developed.Livestock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means of production, in the circulation of goods is not only a monetary medium, but also a carrier of long-distance trade.There were some changes in livestock sources and trading patterns in the Central Plains of Qing Dynasty.The perfe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network system in Qing Dynasty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market in Central Plains.The prices of livestock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collection of live taxes on livestock sales vary in time and space.Generally speaking, the middle period of Qing Dynasty is the most active period of livestock market in Central Plains, and the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rn part of Central Plains are the most developed areas of livestock market.The prosperity of livestock market in Central Plains is a symbol of the maturity of urban and rural network system in Qing Dynasty, and also a proof of the prosperity of commodity trade in Central Plain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F329;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檀;清代河南赊旗镇的商业——基于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考察[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2 郭松义;清代北方旱作区的粮食生产[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远;;明清河南经济史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2 郭林林;;清代河南山陕会馆的区域分布及建筑艺术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龚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华北区域经济史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关文斌;刘红娟;梁华;;清末民初天津与华北的城市化:一个网络系统分析[J];城市史研究;2002年00期

5 张爱存;汴水考[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王庆成;晚清华北定期集市数的增长及对其意义之一解[J];近代史研究;2005年06期

7 乔南;;清代山西商人行商地域范围研究[J];晋阳学刊;2008年02期

8 李留文;明清河南漕粮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杜鹤;;清代南阳城镇的发展历程[J];南都学坛;2011年02期

10 许檀;;清代中叶广东的太平关及其商品流通[J];历史档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忠怀;整合与分化——明永乐以后河北平原的村落形态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4 游欢孙;近代苏州地区市镇经济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姜虹;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6 宋伦;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郑东军;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士岭;大河南北,斯民厥土:历史时期的河南人口与土地(1368-1953)[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王俊霞;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相互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明清时期汉江流域中药材地理初探(1368-1911)[D];暨南大学;2011年

2 谷永强;河道变迁与转运型市镇的兴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德春;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4 郭岩伟;清代前期口北三厅地区政区体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周媛;河流主导的浚县古代城市发展[D];郑州大学;2011年

6 张洪华;抗战前十年江苏米粮集散市场运销研究(1927-1937)[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程淑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河南植棉业[D];郑州大学;2002年

8 刘强;市场、生计与制度[D];暨南大学;2005年

9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卢忠民;近代冀中,

本文编号:1731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31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3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